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及其事迹简介大全-凯发k8国际
写事迹材料切记要把握细节,就是说只有把握了细节内容、刻画了细节内容,才能达到真实的感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及其事迹简介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及其事迹篇1
1 于敏
于敏,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8月生,2019年1月去世,天津宁河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
2 申纪兰
申纪兰,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12月生,山西平顺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积极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利,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等称号。
3 孙家栋
孙家栋,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4月生,辽宁复县人,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科技委主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七、八、九、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师,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卓越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等称号。
4 李延年
李延年,男,汉族,中共党员,1928年11月生,河北昌黎人,原54251部队副政治委员。1945年参加革命,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湘西剿匪、_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役战斗20多次,是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战斗英雄。离休后,他初心不改、斗志不减、本色不变,积极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充分展现了一名老革命军人、老战斗英雄的光辉形象。荣立特等功一次,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荣获解放奖章和胜利功勋荣誉章。
5 张富清
张富清,男,汉族,中共党员,1924年12月生,陕西洋县人,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来凤支行原副行长。他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前、浴血疆场、视死如归,多次荣立战功。1955年,他转业后主动要求到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他深藏功名,埋头工作,连儿女对他的赫赫战功都不知情。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战斗英雄”称号两次。
6 袁隆平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生,江西德安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
7 黄旭华
黄旭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3月生,广东揭阳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原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在某次深潜试验中,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作为总设计师亲自随产品深潜到极限。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8 屠呦呦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12月生,浙江宁波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
9 钟南山
钟南山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长期致力于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预防与治疗,成果丰硕,实绩突出。新冠疫情发生后敢医敢言,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强调严格防控,领导撰写新冠疫情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
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及其事迹篇2
原中顾委常委、国务委员张劲夫在《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中提到,“研制氢弹工作主要是于敏做的,方案是于敏提的。”在《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核武器分册中,“于敏”的条目下赫然写着:“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起了关键作用。”而这位名叫于敏的老人,在1月9日之前一直“默默无闻”。昨日,他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人民才真正认识了这位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
说是“著名”,其实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不如说是“无名”,因为从事的是涉及绝密的核武器研究,于敏隐姓埋名埋头苦干了28年。有人讲,“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为了梦想锐意进取的国家,时代不会吝惜自己的掌声。”确实,这一刻,很多网友对于敏院士表达出了敬仰之情,既为他在科研领域做出的贡献,也为他长达28年的“隐身”而点赞。
10年前,当时的总理温家宝去看望卧病在床的钱学森,这位为新中国核事业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人,在最后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抛开教育环境问题不谈,单单只说个人,现在还能有多少人耐得住寂寞,远离名利的诱惑,只为了攀登科学的高峰摘取那一颗明珠?还有多少人把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奉为圭臬,甘于默默无闻坚守信仰?在以于敏为代表的一批老科学家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磨砺出的宝剑,苦寒后的梅花,一寸寸剑锋、一缕缕花香,都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在“冷板凳”上坐出来的,在实验室里熬出来的。
科学研究很公平,它要你挨得住寂寞,才给你最美的风景。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比于敏院士当年好得多,人们缺的只是一颗安定的心。
其实何止于科学研究,任何工作如果想做出点成绩来,想靠走捷径或者耍小聪明是行不通的。当下很流行的一句话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于敏院士隐姓埋名28年,奉行的就是坚持初心,他坚持下来了,才有如今国家给他的荣誉和肯定。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不管条件如何变化,信念的力量是最持久的力量,精神的领先才是真正的领先。在这一点上,于敏院士的成就是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的。
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及其事迹篇3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聊以自慰了。”“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于敏如是说。2019年1月16日,享年93岁的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隐姓埋名28载,铸核盾卫和平一甲子,从意气风发到白发苍苍,他将报国之志融入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兑现了“愿将一生献宏谋”的誓言。
如果说痴心事业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那么图强报国就是爱国精神的升华。从于敏“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到程开甲“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再到黄旭华“和祖国的核潜艇事业融为一体”,那些许身报国、奋斗毕生的共产党员,总能在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同时实现自身最大价值。
痴心事业者总是用行动证明自己“图个啥”。李浩一路赶考为强军,图的是“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跃动”;李保国一生倾注科技扶贫,图的是“太行山的老百姓能早一点过上好日子”。为党的事业图谋,为强军事业图谋,所有痴心事业的奉献者都是幸福的、值得的。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国家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勇挑重担的担当者。聂海胜把“只要祖国一声令下,我们随时准备再上太空”的报国誓言融入航天事业,黄大年把“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报国之志融入地质事业,钟扬把“只要国家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去做”的报国之情融入生物科学事业。“只要祖国需要,任何专业都可以火焰四射。”铁心报国不分职业种类、职务高低,置身伟大时代,在醉心于事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活出归属感与价值感,报国的答卷就一定是精彩的。
国家昌盛,需要每个人争分夺秒,奋斗不止。“不能躺,一躺下就起不来了”,林俊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在整理科研资料,像红烛一样,忘我地燃烧到最后一刻。他留下的不只是宝贵的科研成果,更是我们接续奋斗的精神养料。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我们这代人赶上了强国强军的新时代,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需要我们奋发图强、真抓实干、真打实备,常思胜战之道,常务兴军之事,将每一份力量都用到助推强国强军的伟大事业中。
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及其事迹篇4
摘得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于敏,出生于1926年,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为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曾经为我国的核武器研究隐姓埋名长达28年,在氢弹突破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填补我国原子核理论空白
于敏生于一个天津小职员家庭,从小读书爱问为什么。对新知,探究其所以然。进入北大理学院后,他的成绩名列榜首。导师张宗遂说: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
1951年,于敏在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开始了科研生涯。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长期领导核武器研究设计
1961年,正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时,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他谈话,秘密交给他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从那一天起,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直到1988年解密。
在氢弹研制中,于敏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并最终实现了“氢弹突破和武器化”。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3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的时间,速度世界第一。
为核战略部署奠定了基础
突破氢弹后,于敏带领团队乘胜又干成几件事——突破了核武器小型化、中子弹技术。
于敏不仅在实际研究领域为我国的核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战略部署层面也曾奠定重要基础。他曾与邓稼先提出了“加快核试验进程”建议,为我国争取了宝贵的10年核试验时间。
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说这是集体的功劳。
他婉拒“氢弹之父”的称谓。他说,核武器事业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兄弟单位大力协同完成的大事业。
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及其事迹篇5
袁隆平一生扎根在稻田之间,实现了千百年来人民心中最朴素的愿望,攻克了曾经绊倒半个地球的难题,让上亿人口摆脱饥饿。袁老如同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照亮了后来者继续前行的路,他给世人留下的不仅是丰富的食粮,还有无尽的精神财富。
我们纪念袁隆平,是缅怀他仰望星空的精神。袁老的两个梦想耳熟能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梦想试验田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保障国家和世界的粮食安全。
耄耋之年,袁隆平又提出研发“海水稻”的宏大构想。袁老说,“海水稻”研发成功以后,在我国内陆和咸水湖周边进行产业化推广潜力巨大,如果可以推广两亿亩,亩产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两亿人!
梦想总是属于敢想敢为的先行者——2020年,袁隆平团队在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种植示范,10万亩“海水稻”平均亩产稳定超过400公斤。中国人再次牢牢端稳了饭碗!
我们纪念袁隆平,是缅怀他脚踏实地的品格。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把自己在一生浸润在稻田里。他坚信:“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他立下收徒“土味门规”——“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袁隆平曾说:“我会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从‘90后’一直搞到‘百零后’”。隐没于乡间水田的袁老,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禾下乘凉梦”和“覆盖全球梦”奔忙,还在努力带给中国和世界惊喜。多一些脚踏实地的科学家,多一些锲而不舍的追梦者,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就会孕育出更多希望。
我们纪念袁隆平,是对英雄的呼唤和尊重。国士无双,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国民英雄,在他的心里,国家利益重,科学事业重,名利却最轻。“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特等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世人也给了袁隆平的荣誉和礼赞。
时代需要榜样,时代呼唤英雄。英雄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引领时代的方向,他们的精神影响着后来人,是为祖国乃至全人类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展现出的精神是一个时代的音。我们看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精神的追求和内心的富足。全社会对抗疫英雄的爱戴,对航空专家的敬仰,从国家层面对袁隆平、钟南山一个个国民英雄的崇高礼遇,也在向社会昭示:人生价值的实现,靠的是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精神。
我们纪念袁隆平,也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一次反思。你我都是芸芸众生中一个渺小的存在,我们大多不会成为袁隆平那样的国民英雄,甚至我们也成不了整天操心经济走势的商业大佬,也不是时时关心国家大事的政界领导,但我们每个奋斗的个体,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我们可以像袁隆平那样,做一个对自己有要求,坚定目标就能够坚持下去的人。那么我们便是自己的英雄——愿你我既能做那个为英雄鼓掌的人,也能成为那个被鼓掌的人。
最后借用钟南山团队的悼文,向袁老致敬,也向每一个坚持梦想的人致敬:感念我们在这个时空相遇的每分每秒,我们的星空因为有了每个不同的你而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