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国际 > 典型事迹 > 抗疫事迹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事迹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事迹(7篇)-凯发k8国际

时间: 金浪 抗疫事迹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事迹(7篇)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的事迹体现在哪些事?抗疫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事迹有哪些?你是否在寻找“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事迹”?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事迹(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事迹精选篇1

2019年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趁虚而入,在人的体内大肆繁殖,破坏。于是全中国上下的人民联合在一起,抵抗着这病毒。

在抗击病毒的无数人的举动,感动你和我,比如:钟南山、李兰娟……我今天就要介绍一下李兰娟。她今年73岁,是对抗疫情的主要人物之一。

她在读书时,因家境清寒,没钱供她上学,所以一度想辍学,但在善良的班主任的帮助下把高中读完,却又遇上了“____”,但她对医学的渴望是无尽的,于是她放弃了有着二十四元月薪的工作不做,去做了“赤脚医生”。后来,她靠着自己的好口碑和无私为人民奉献的精神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继续深造,而她也靠自己创造出了许多耀眼的佳绩,如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当武汉的病情恶化的越来越严重后,她依然是一次又一次地申请去武汉。已经七十三岁的李兰娟院士,已经忘了自己已过古稀了,依然冲在战场的最前面了。

除夕,是一个与家人团聚的日子,但是她却仅仅只吃了一盒饺子,就继续工作了。庆幸的是她们团队一共分离出五株新型冠状病毒株,其中两棵还十分适合于研究疫苗。李兰娟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分离到病毒,因为我们这个团队是从当年sars时走过来的,我们当年是最早分离到sars病毒的单位,所以有很好的病毒分离经验,这也对我们这次的病毒分离有了极大的帮助。的确如此,2003年时,声势汹涌的“非典”爆发,56岁的李兰娟,作为卫生厅厅长,对浙江省“非典”防治应对十分给力。后来在对sars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李兰娟竭力倡导,对激素、抗生素的使用要克制谨慎,只在关键时刻进行合理应用。sars十周年纪念时,医学跟踪发现,曾在浙江治疗的sars病人,没有一人出现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后遗症。可见李兰娟院士她在医学界有着很深的造诣。

李兰娟这位巾帼英雄,在人们选择逃离武汉时,她明知武汉情况的危险,却将生死置之度外,与其他医务工作者一样逆行而上,因为在她的眼里只有那些病人。

在这场疫情抗击中,不止有钟南山,还有李兰娟,还有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尊重且依赖的伟大的医务工作者和还有那些默默奉献的志愿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事迹精选篇2

“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人树立正确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不要让年青人一味的去追演艺明星,演艺明星是强不了国的。而国家的兴衰要靠教育,科技,医疗!所以要树立全民崇尚医生,科学家,教师,军人!因为是他们在支撑民族脊梁!”李兰娟院士如是说,她的一席话在我心海中激起了阵阵波澜。

“活着就是为了别人生活得更好。”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的名言。是啊,为人民服务不求回报,这才活得有价值。当这场疫情来势汹汹地到来时,站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既不是娱乐明星,也不是网红,而是军人,医护人员们……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他建议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1月18日傍晚,84岁的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还有很多医护人员主动申请去到治疗第一线。除夕夜,陆海空三军医疗队驰援武汉,海军军医大学150名医护人员冒雨从上海出发,一位军人接受采访时说“人民有难,军人当先!为了人民的健康,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都是用生命在和新冠状病毒博弈吖。然而那些所谓的偶像娱乐明星,除了韩红姐姐累得病倒外,有些明星捐的款项相对于他们的收入来说真是九牛一毛啊!大多数都是在豪宅中喝着红酒享受人生,有的还出国旅游……同学们好好想想,谁是中国真正的明星,谁是民族真正的脊梁,谁才是我们心中的偶像呢?

历经沧桑的中国曾经一度是弱者。拥有“万园之园”美称的圆明园就因为中国的落后而毁在英法联军的手中。帝国主义强盗攻进圆明园,把能抢的都抢走了,能运的都运走了,拿不动的都给毁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把圆明园烧成了一片废墟……但是现在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了。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袁隆平培育了高产杂交水稻、王选研发了汉字激光技术后印刷业腾飞起来、成功建造有六个世界第一的港珠澳大桥……可这些辉煌的成就是谁创造的呢?对!还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们,他们才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是我们的最美偶像。

如果以前你问我:“你的偶像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大声地说:“tfboyz!”他们那富有朝气的形象和舞姿深深地吸引着我。他们的每一首歌我都会吟唱,每一段舞蹈我都想学习。但是现在,居家的这些天里我通过电视、手机认识了一个又一个英雄,他们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带领大家一起走出恐惧,他们不是天天上热搜和封面的明星,而是用自己的学问,智慧,勇敢挡在我们的面前的白衣天使们、战士们……所以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将来成为像李兰娟、钟南山等抗疫英雄那样的人……

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强盛将会寄托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身上。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奋勇向前,让自己成为将来的“最美偶像”吧!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事迹精选篇3

有一种勇敢叫执着,有一个院士叫李兰娟,有一种治疗方案,叫“四抗二平衡”。“战役不成功,我们不撤兵!”李兰娟院士坚守武汉一月有余。医者大爱,感动中国,值得的我们敬仰。

李兰娟院士,女,汉族,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夏履镇夏履桥村。

1970年被大队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学习;

1974年9月—1975年6月在浙江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系学习;

1993年10月—1996年10月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1996年10月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

1996年11月—2002年6月任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998年3月—2008年3月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

2002年6月—2007年6月任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4月任温州医科大学病毒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我国著名的病毒学家、军事医学科学家,第四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创新团队成员,被誉为中国抗疫英雄,是我国抗击艾滋病、sars、禽流感等疫情的资深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事迹精选篇4

在抗击_疫情中,73岁的李兰娟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

工作日志

1月18日,李兰娟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与钟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达武汉。

1月20日上午,李兰娟与钟南山一起参加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

1月22日,李兰娟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

2月1日,李兰娟主动请缨带团队驰援武汉。

2月2日凌晨4:40,李兰娟带领团队抵达武汉,此后她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她是中国感染病学科唯一女院士,73岁,主动请缨驰援武汉。她说,这一次,她来当一个医生,没考虑过什么时候回家

年夜饭是机场的饺子

“妈,等你回来。 ”2月1日,李兰娟的儿子郑杰发了一条朋友圈。同一天,《李兰娟院士带队出发驰援武汉》的新闻被无数人转发。

“深夜送她回去的路上,她又冷又困,从18日开始到28日,她没有一天不是凌晨2点之后睡的。 ”郑杰文章里的这个 “她”,就是李兰娟。

亲人难免挂心,然而为祖国奉献被李兰娟这一代人视作本职,这个时候谁也拦不住她。 1月24日除夕当天,李兰娟飞往北京参加疫情有关会议。晚上9时许,她从北京返杭,晚饭是在机场吃的一顿饺子。 “今天我轻松了,不用烧年夜饭了。 ”李兰娟相当豁达。

不分昼夜救治患者

立春——“不教胡马度阴山”2月4日,立春这天,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发现,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两种药物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抑制效果。李兰娟说,“我们这次是来治病救人的,特别是要救治重症病人。 ”抵达武汉后,李兰娟一刻也没停歇,听汇报、讨论诊疗方案,平均每天只睡三小时。而她却说,“没有问题,我身体蛮好的。 ”“70多岁的老人,真是不分昼夜,她凌晨4点下的火车,吃过早餐接着就开会,各个医院专家,基层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感慨。

果敢冷静是自我要求

李兰娟在重大的事件面前,一向果敢冷静。在抗击sars时期,李兰娟对浙江的防治提出并采取了系列创新性措施,实现了该省医务人员零感染率,重症病人得到有效救治。十年后h7n9肆虐中国南方省份,李兰娟创造性将李氏人工肝用于重症h7n9救治,显著降低病死率。 “作为感染科医生,控制传染病是我们的责任。 ”李兰娟说。

_疫情爆发后,李兰娟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作为国家级专家,她提出了对疫情的预判,特别是提出了武汉要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电视上,李兰娟的一口绍兴普通话让人印象深刻,“希望把危重症病人救回来,让危重症病人的病死率下降,这也是我这次申请去的重要原因”。

也许,对李兰娟来说,无论做教授还是做院士,从披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挽救病人生命就已成为她一生的职责。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事迹精选篇5

5月21日,李兰娟在微生态实验室介绍她的“高大上”先进设施。在禽流感猖獗时,李兰娟将她的人工肝技术和微生态平衡原理用于h7n9病人的治疗,创建了“四抗二平衡”的治疗方法,一次次将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救回。

她以治病救人为自己的天职,无论非典还是禽流感,始终坚守在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线;她潜心国际前沿课题,从人工肝到微生态平衡、再到h7n9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研究,开拓了一片又一片的未知领域;她热心公益,无偿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自掏腰包设立人才基金…… 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传染病领域的领军人物李兰娟。在患者眼中,她是动人的天使;在同行眼中,她是令人敬佩的女中豪杰;在学生眼中,她是人生道路的引领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事迹精选篇6

李兰娟院士的求学之路

李兰娟院士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她从小就非常贫困。

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贫穷的生活磨练了她坚强的意志,她先后两次辍学。

业余时间,全用来看医学书籍,向中医院老师学习临床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她被乡亲们,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深造,终于实现了完美蜕变。

在浙江医科大学她完成了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学习。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研究病毒,1984年,李兰娟院士去了加拿大的麦吉尔大学进行研究生学习,师从加拿大著名的病毒学家弗兰克•普伦斯特教授。

在那里,她开始了自己关于hiv(艾滋病毒)的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事迹精选篇7

抗击_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_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_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342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