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人表彰颁奖词合集五篇-凯发k8国际
历史文化名人表彰颁奖词合集五篇
广义上的名人,指一定范围内有高知名度的人。这里的范围是相对的,小到邻里、单位部门,大到国家、世界。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历史文化名人表彰颁奖词合集五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文化名人表彰颁奖词【篇1】
历史文化名人徐志摩
1931年11月19日,起雾,中国航空公司邮政班机济南号自南京飞赴北平,机上只有三人,机师王贯一、副机师梁璧堂、北大教授徐志摩。午后2时,该机在迷雾中失去方向,一头撞上山东党家山峰巅,中国现代诗坛第一才子徐志摩,35岁的生命猝然终止!
是年11月上旬,徐志摩的交际花夫人陆小曼,十几封电报疯狂催逼徐志摩赶紧来上海见她。于是,徐志摩于11日从北平南下先去南京访友,13日抵达上海,开始了他的“死亡之旅”。徐志摩、陆小曼于沪一见面,两人便横刀立马,大吵一架,新月派领袖徐志摩此刻在媳妇陆小曼身上,已是一束月光都见不着,基本已被黑暗笼罩。心情大坏的徐志摩第二天便跑到刘海粟家,想通过欣赏刘海粟海外带回来的新作扭转心情,不管用,一想起陆小曼的刁蛮无度不靠谱他就烦,于是志摩从家里拂袖而去,奔南京续访老友,释放情怀。18日,徐志摩到了南京,晚上在张歆海家遇到了杨杏佛,并与张歆海夫人韩湘眉继续一起怀疑人生,不曾想,冥冥之中,徐志摩已逼近人生的终结。
聊着聊着人生,韩湘眉女人的第六感突然爆发——志摩,明天可能要出事!徐志摩根本不怵——你难道怕我死吗?韩湘眉接着问——你这次乘飞机,小曼说什么没有?徐志摩说——靠,她说我若坐飞机死了,她做风流寡妇去!一语成谶,一语成谶!比苍天还有魔力的.是语言。
徐志摩必须要在在19日赶回北平,另一个女人在等待着他——林徽因这天晚上要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798举办一次艺术节,徐志摩必须到场力挺,用当下的话说就是文化圈的赶场。从陆小曼到林徽因,中国诗坛的风流才子徐志摩在命运中穿行,18日深夜南京离别时分,徐志摩以兄长般温厚的姿态,吻了一下韩湘眉清冷的左腮,殊不知这竟是天妒其才徐志摩吻过的最后一个女人。
第二天,京平线济南号飞机一头撞向党家山,中国现代文学的新月从此黯淡,所有性情人士一片心碎。胡适坐镇祭奠为徐志摩写下超强的祭文——死在天空之中,大雨淋着,大雾笼罩着,大火焚烧着,那撞不倒的山头在旁边冷眼瞧着,我们新时代的诗人,就是要自己挑一种死法,也挑不出更合适,更悲壮的了!
胡适的祭文深入志摩的遗骸,徐志摩曾在《情死》一诗中吟唱道——丽质是命运的命运,我已经将你擒获在手内,一片狼藉的猩红,两手模糊的鲜血……
上海与北平,陆小曼与林徽因,两个女人主宰了徐志摩生命中最后的一周,在死亡的一线天中,徐志摩用魔力荡平人生的峰巅。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这是中国新月派月神徐志摩,吹佛新文化运动的飘逸诗句,我必须把它改成——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牛逼的方向吹!人生的惨烈,就是在牛逼之中锁定宿命。
历史文化名人表彰颁奖词【篇2】
走近历史文化名人之杜甫作文
怀才不遇,忧国忧民
――走近历史文化名人之杜甫
让纸张挽起时代的屏幕,让笔墨播转回岁月的车轮,让我们对你的遥望在历史长河上架起一座用仰慕之心筑成的时代桥梁。
站在楼房的最高层,在满天星斗中,不知哪颗是你的灵魂,在茫茫宇宙中,不知哪里是你的归宿,无边星海中,不知哪里穿梭着你的身影,无知的我,只能在脑海中勾画你的脸庞,在心目中想象你的才华,在周记中构思你的伟大,在朦胧的睡梦中勾勒属于你的“盔甲”。
①从你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我读出了你的心胸之开阔,襟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我读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姿才是潇洒,把众山饱览于眼底的感觉才是快乐。于是从此我便有了凌云的志向,于是在我自己的心中,便有了一种充满了自信的豪爽。
②当一句“忧端齐终南,苟床豢啥蕖保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眼底,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着用怨恨织成的衣衫,用愁苦覆盖脸面的你.你的脚步里透着沉重,你的举止中饱含压抑,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无奈与不满.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百姓生活的艰难;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个国家的危难.于是,在我心目中,“无私”与“伟大”两词已悄悄的跟定了你。我为你的才高八斗却不得重用感到惋惜,我因你的凌云壮志得不到施展而感叹;既然上帝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你,又为什么让你在悲哀无奈中死去?既然你带着不凡的气质来到世间,却又为什么只因贫困就匆匆离开人世?皆大悲哀!
③当读罢你的《春夜喜雨》,我发现,原来在你的人生中还有愉悦欢乐,是啊,你是热爱生命的,热爱自然中的一点一滴,但黑暗的社会世道偏偏摧毁了你平静的心,世道不允许你有快乐,战争不同意你活得洒脱,一切的一切切断了你与快乐之间的绳索,更是悲哀至极。
你是如此遥远又是如此逼近,你是如此神秘又是如此平凡,你用悲苦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却在用诗章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在你的人生之路上,忧愁、痛苦把你的人生道路弄得坎坷荆棘,但你留在文学史上的印迹却是处处充满了鲜花与赞语。无奈,愤恨磨灭了你生活的信念,但你的不朽的灵魂因你的诗而永远有青春活力。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咸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茎兰兰担i尘萱苎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
历史文化名人表彰颁奖词【篇3】
导游证《基础知识》章节考点:古代历史文化名人
(一)诸子百家——指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统称。
1、儒——创始人:孔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是:孟子和荀子。
2、 道——重要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
3、 阴阳——以邹衍为代表。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二)古代十圣
1、至圣孔子——春秋鲁国人,著有《诗》、《书》、《春秋》
2、亚圣孟子——战国邹国人,著有《孟子》
3、医圣张仲景——汉末南阳人,著有《伤寒杂病论》
4、书圣五羲之——东晋人,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5、画圣吴道子——唐代人,人称“吴带当风”。
6、诗圣杜甫——唐代人。诗仙——李白和白居易。
7、茶圣陆羽——唐代人。著有《茶经》,是世界上第一本茶叶专著。
8、文圣欧阳修——北宋人,号六一居士、醉翁。
9、词圣苏轼——宋代人,号东坡居士。
10、药圣李时珍——明代人,著有《本草纲目》。
拓展阅读
导游证
导游证书简称“导游证”,是持证人已依法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导游注册、能够从事导游活动的法定证件。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只是成为导游人员的第一步,要真正从事导游职业,还要依法取得导游证。
导游证是导游人员从业行为能力的证明文件,是表明导游人员身份的外在标识,它是国家准许从事导游工作的证件。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文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可以考取导游证,其余有业余爱好的同学也可以报考。
导游证可分为正式导游证和临时导游证两种。正式导游证(即简称“导游证”)的有效期限为终身有效[1] ,临时导游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此外,临时导游证有效期限届满后,不得延期,如需继续聘请,则必须由旅行社重新向旅游行政部门申请领取。
历史文化名人表彰颁奖词【篇4】
抗战时期的文化名人
在那段战火纷飞的日子里,老舍、鲁迅、梅兰芳……他们在国难当头之际,毅然决然地奔向了残酷的前线,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民族气节勾画出一个个爱国文人的高尚情操。而他们那抗战时期的动人故事,从此就流传于世……
老舍:满腔热血 赴汤蹈火
老舍(1899――1966),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一生创作文学作品多达九百万字,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1月15日济南沦陷的前夕,当时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的老舍告别妻子儿女离开了济南,挤上南去的最后一趟火车,只身前往武汉参加抗战。冯玉祥将军曾经作打油诗一首这样形容老舍先生参加抗战的热忱:
“老舍先生到武汉,提只提箱赴国难;
妻子儿女全不顾,蹈汤赴火为抗战!
老舍先生不顾家,提个小箱子撵中华;
满腔热血有如此,全民团结笔生花!” >>查看全部
蔡元培:爱和平,御强敌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中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驱。他一生致力于民族革命,争取民主自由。在中华民族的危亡时刻,他和大批爱国志士一起,为抗日救国竭尽全力。 >>查看全部
鲁迅: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英勇旗手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思想和人格,在唤起中国人民的觉醒,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鼓舞人民反日反帝反封建的斗志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近代中国任何别的作家所无法比拟的。鲁迅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结晶。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以他的赤子之心挚爱着祖国和人民,受到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查看全部
郭沫若在抗战洪波中
正如周恩来所称赞的那样,郭沫若在抗战中的确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在此后的不到两年的时间中,郭沫若一连修改和写出了6部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像一把把匕首,极大地鼓舞了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查看全部
宋庆龄: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在抗日战争中,宋庆龄为了促进全民族的团结抗日及国际反法西斯的斗争,发起组织了“保卫中国同盟”,倡导组织了“工业合作协会”,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争取了大量的国际援助。在国内国际以“保盟”、“工合”等组织的名义,广泛开展了募捐、战时救济和组织生产自救,有力地支持了长期抗战,在这条特殊的战线上,为中国的抗战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查看全部
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梅兰芳先生的成就,不仅在中国戏曲艺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显著位置,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志,而且他品德高尚,心美艺真,一生谦虚平和,从善如流,爱憎分明,刚正不阿。他在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压迫、侵略的年代,编演具有爱国意义的剧目,鼓舞人民的斗志。在最险恶的时刻,蓄须明志,不畏日寇、汉奸的利诱威胁,拒不为敌人演出,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查看全部
茅盾:冲破禁锢 抗日救亡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上海进步文艺界终于冲破禁锢,大张旗鼓地投入了抗日救亡的洪流。当时,大型的文艺刊物因战争的影响纷纷停刊。茅盾与冯雪峰、巴金创办了适应战时需要的小型文学期刊《呐喊》。茅盾在创刊号的献词《站上各自的岗位》中,号召作家们用自己手中的笔作武器,紧紧地配合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做出自己的贡献。他积极从事救亡工作,创办《文艺阵地》杂志,并辗转于新疆、延安讲学,为宣传抗日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文化名人表彰颁奖词【篇5】
海南历史文化名人唐胄的故事
在海南的历史文化名人中,丘濬、海瑞最为人们所熟知。而被《明史》誉为“岭南人士之冠”的唐胄,人们了解得还不多。这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文化原因,尤其发人深思。
唐胄(1471-1540),字平侯,号西洲,琼山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考中进士,官至户部左侍郎。《明史》有传,称其“耿介孝友,好学多著述,立朝有执持,为岭南人士之冠。”前面三句话都切合实际,说得很实在。最后一句话,评价之高,则超出了一般人的意料之外。
“岭南人士之冠”
《明史》的修纂,始于清初,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方告竣工。康熙年间编纂的徐乾学本《明史》、王鸿绪本《明史稿》(实为万斯同所纂)和乾隆年间作为最终定稿的张廷玉本《明史》对唐胄的评价是一致的,均有“耿介孝友,好学多著述,立朝有执持,为岭南人士之冠”这一句话。
笔者翻阅《明史》之前的一些早期文献资料,并未发现有称唐胄“为岭南人士之冠”这样的说法,故而基本可以认定,这是由《明史》修纂者对唐胄作出的评价。现存最早的唐胄传记资料,出自唐胄生前故交钟芳之手。钟芳《祭唐西洲文》(见《钟筠溪集》卷十六)有一句“岭海精英,公评端在”,这大概就是《明史》所本。而此后钟芳为唐胄所作《墓志铭》、王弘诲所作《神道碑》,均无类似评语。自明代万历至清代康熙年间修纂的《广东通志》、《琼州府志》、《琼山县志》等各类地方志中,对唐胄的评价一般是“耿介有器识,尤孝于亲。服食澹泊,足振靡俗。为文尚理,不事浮华。”也没有“为岭南人士之冠”这句话。
值得注意的是,雍正初修《大清一统志·琼州府》中对唐胄的评价是“胄耿介有器识,立朝执义不挠,海南推为冠冕。”这与《明史》的论断已经比较接近了,应当是受到了《明史》稿本的影响。而乾隆之后重修的地方志中,在评价唐胄时,有的就直接援引《明史》的论断了。
“海南推为冠冕”
岭南是一个相当广阔的地区,包括了现在的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虽然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岭南在历史上文化相对落后,但也出了不少名人。略举几例,如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名臣余靖、崔与之,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所以,在《明史》对唐胄的评价中,大概省略了一个时间定语,即“为岭南人士(一时)之冠”。清代光绪十九年,来海南督学的徐琪作《西洲侍郎像赞》,文中便称唐胄“耿介孝友,一时之冠。”然而,就算是在唐胄同时代的岭南人物中,也有像陈献章、湛若水这样的大思想家,不论在当时还是后世,他们的知名度都在唐胄之上。所以,我们似乎还得把空间范围再缩小一些,就像雍正初修《大清一统志·琼州府》中对唐胄的评价那样,“海南推为冠冕。”
即便如此,恐怕仍然有人会提出异议。明代是海南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海南产生了64名进士,举人数量约有600名左右,占海南历代举人总数的四分之三强,可谓人才济济。《明史》为之立传的海南人,共有5名进士和1名举人,分别是:薛远、邢宥、丘濬、廖纪、唐胄和海瑞。另外,有一个名叫荣瑄的琼州普通老百姓,也因为孝义事迹而有幸跻身国史。荣瑄属于特例,姑且不论。就其他人物而言,薛远、廖纪、王弘诲等海南人均官至尚书,丘濬更是入阁为相,地位都在唐胄之上。海瑞与丘濬并称为“海南双璧”,邢宥与丘濬、海瑞并称“奇甸三名贤”,其思想影响和文化意义都不容小觑。台湾国学大师钱穆对于邢宥就有很高的评价,他说:“论者谓公(邢宥)与丘、海二公,为奇甸三名贤,他人之贤弗及……而其德功言三者,俱得先文庄、忠介而合称为一鼎之三足,此决非偶然矣。”
邢宥、丘濬的生活年代较唐胄为早,海瑞、王弘诲则比唐胄略晚一些。如果我们将时间范围再缩窄一些,仅就与唐胄同时代的海南人而论,也有不少人可以和唐胄媲美。例如,比唐胄年龄稍长的临高举人王佐虽然没能考取进士,官做得不是很大,但不论在当时还是后世,世人对其评价都相当高,唐胄本人也对王佐十分尊重,以师事之。还有钟芳,官至户部右侍郎,被《广东通志》称为“上接文庄,下启忠介”的“岭海巨儒”,虽然《明史》只提及钟芳的名字,没有单独为他立传,但其才学和功名与唐胄相比,也不遑多让。
后人眼中的“全能冠军”
那么,《明史》对唐胄的评价,是否有些夸大其辞呢?并非如此。应当注意到,《明史》在得出唐胄“为岭南人士之冠”的判断之前,有三句话作为前提,即:“耿介孝友,好学多著述,立朝有执持”。这三句话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耿介孝友”是立德,“好学多著述”是立言,“立朝有执持”是立功。儒家有“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之说。如果单就某一方面而言,唐胄也许不是最突出的.。但如果将上述三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来看,则很少有人能够超过唐胄,他是一个各方面实力都比较均衡的“全能冠军”。
例如“耿介”,这几乎可以说是海南人出外为官者的一个共性,至海瑞而造乎其极。《明史》中海瑞的传记超过三千字,其中批评嘉靖皇帝的《治安疏》占了一千三百字。但《明史》称海瑞“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云。”对海瑞也不是完全肯定的。
再比如“好学多著述”,丘濬在这方面一直被视为海南人民的骄傲。万历《广东通志》引何乔新语,称“唐张九龄,宋余靖、崔与之,及濬四人,为岭南人物之首”。在何乔新眼中,明代只有丘濬才是真正的“岭南人物之首”。何乔新之语曾经被广为引用,然而《明史》却没有转述,这颇耐人寻味。《明史》中丘濬的传记近千字,赞美之余,也不无微词,称其“议论好矫激,闻者骇愕。”
《明史》中,薛远的传记附在其祖父薛祥的传记之后,不足百字。邢宥的传记全文二百余字,主要是赞其“廉介”。而唐胄的传记有一千一百余字,扣除引用的唐胄《谏征安南疏》近七百字后,还有四百余字。文中对唐胄几乎全是正面赞美之词,没有任何非议。
唐胄考中进士之后,因遭逢父丧,同时不满于明代正德时期的黑暗政治,加之母亲又年迈多病,回故乡隐居了前后长达二十年之久。在此期间,他淡泊自守,侍亲至孝,和睦亲族,对乡人的孝行义举也大加揄扬。说起来,荣瑄能够进入《明史》,也得感谢唐胄。《明史》记载的荣瑄孝义事迹,采自唐胄主持修纂的正德《琼台志》。这是他“耿介孝友”的一面。
唐胄博览群书,注意向岭南先贤学习,整理出版过岭南人崔与之、余靖、白玉蟾、王佐等人的诗文别集,修纂过正德《琼台志》等多部地方志,文章力求经世致用,不务浮华。这是他“好学多著述”的一面。
嘉靖元年(1522),唐胄应召复起,在各地为官期间,政绩卓著。在京期间,屡屡上疏纵论天下大事,显示出卓越不凡的器识。同时,唐胄还很注意进行政治斗争的方式、方法,平时不为矫激之举,但在原则问题上却也毫不退让。这是他“立朝有执持”的一面。
综合起来看,唐胄在各方面都堪称典范、楷模。前人评价唐胄时,也屡以“典型”称之。如明人黄表衷《唐西洲公石像赞》中有“典型在兹”之语,民国时期王国宪在《敬题唐西洲公三父子诗集》中也用“百代奉典型”来称赞唐胄。
《明史》为何如此高评?
在《明史》早期的编纂者中,徐乾学是顾炎武的外甥,黄百家是黄宗羲的儿子,万斯同是黄宗羲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都受到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影响,具有一种文化反思精神,一方面大力弘扬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另一方面将心学视为招致明代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代心学以陈献章、王守仁为代表。陈献章的心学思想主要在广东一带流行,其弟子湛若水热衷于讲学,与王守仁齐名,对传播陈献章的心学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明史·儒林传》的序言说:“学术之分,则自陈献章、王守仁始……有明诸儒,衍伊、雒之绪言,探性命之奥旨,锱铢或爽,遂启岐趋,袭谬承讹,指归弥远。……经学非汉、唐之精专,性理袭宋、元之糟粕,论者谓科举盛而儒术微,殆其然乎。”对明代心学的不满之情溢于言表。正因为如此,《明史》在品评岭南人物时,没有将在当时思想界影响巨大的陈献章、湛若水举作代表。海瑞的思想也受到心学的影响。丘濬则著有《大学衍义补》,自成一家之言。
唐胄在科举考试的省试、会试当中两次夺得“礼魁”,在经学方面有所专精。唐胄与当时思想文化界的名流如湛若水、何景明等交往密切,但他在思想上不趋时逐新,不标新立异,而是踏踏实实地去实践、履行传统的儒家思想。不论是用“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标准,还是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标准来衡量,唐胄都堪称弘扬儒家传统思想文化的表率。或许,这就是《明史》将唐胄视为“岭南人士之冠”的真正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