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国际 > 热点资讯 >

调查:77.3%受访者赞同隐形资助贫困生【详情】-凯发k8国际

时间: 小采 热点资讯

­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2004年首创隐形资助的方法,通过监测每个学生的一卡通在食堂的消费情况,采取“如果每个月的消费低于200元,就会自动给你打生活补助”的实在举措,让贫困生有尊严地接受资助。7月31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醒,要学习借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通过大数据分析开展“隐性资助”的经验,理解学生的难处,尊重学生的隐私,把学生资助做出温度,做得暖心。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的一项调查显示,77.3%的受访者赞同隐形资助的方式,68.7%的受访者认为隐形资助维护了受助学生的尊严,58.1%的受访者希望提高大数据在学生资助上的应用力度。

­调查中,26.0%的受访者是在读大学生,74.1%的受访者不是。90后占24.2%,80后占47.1%,70后占21.9%,60后占5.5%,50后占1.1%。

­77.3%受访者赞同隐形资助的方式

­调查中,49.3%的受访者感觉现在惯常的贫困生资助方式合理,19.9%的受访者认为不合理,30.8%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吉林某高校大三学生刘悦在大学期间一直接受助学金资助。申请资助时需要将自己的家庭情况向部分老师和同学公开,这让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她感觉有点自卑。“好在这些材料只有小部分同学可以看到,而且评议过程不需要本人在场”。

­2016年年底,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王励(化名)的银行卡上突然多了300元钱,王励觉得很奇怪,“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会无缘无故多了这笔钱,很明显不是奖学金。后来才通过学生资助中心的老师了解到,我们学校也有了隐形资助的方式,这让我觉得很温暖,瞬间更爱学校了”。

­调查显示,77.3%的受访者赞同隐形资助的方式,其中26.4%的受访者非常赞同。17.5%的受访者觉得一般,5.3%的受访者不赞同。

­“这确实是一个好的方式,可以帮到很多同学,特别是不好意思主动申请资助的同学。我身边就有一名同学家庭条件不好,大一的时候也会申请补助,但大二大三成绩下滑后,变得孤僻内向,不愿意申请助学金了。”就读于郑州某高校的周文升(化名)说。

­王励通过传统评定资助和隐形资助两种方式得到过资助,他认为,申请公示的资助方式需要家庭困难的同学公开自己的家庭情况,会伤害到部分同学的自尊心。而隐形资助注重保护受助同学的隐私,更加人性化。此外,隐形资助以大数据为依托,能够更精确地找到需要资助的同学。

­2016年年底,电子科技大学开始通过精确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来确定受助对象。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生聂敏介绍,首先,学校通过智慧助困系统,采集到了涵盖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及成员信息、学生本人及受资助信息、学生所在生源地经济水平、学生日常消费评价等4大类、40余个小类的上千万条数据。接着,系统通过大数据挖掘与分析,自动生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议名单。

­“具体而言,大数据分析的数据源主要取自校内消费数据,例如食堂饭卡、超市消费、健身馆购物、乘坐校际班车、水卡,分析学生的消费水平,这类数据主要记录了学生的消费金额、消费时间以及消费地点等信息。除了消费数据,系统还结合学生的勤工助学、获奖学金情况、社交特征、行为轨迹、借阅兴趣和历史特征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挖掘。”聂敏说,这些数据经过整合与清洗后,通过一系列精密的算法,系统判定学生的困难指数(1~9),困难指数越高则代表越贫困。学生被分为不困难、一般困难、困难和特别困难4大类。最终,大数据结果结合线下个别访谈、辅导员评价,共同给出了这份全校贫困学生名单,从而发放隐形补助。

­与原有的申请资助方式相比,68.7%的受访者认为隐形资助维护了受助学生的尊严,60.8%的受访者觉得保护了受助学生的家庭隐私,54.2%的受访者认为可以帮助到更多不愿主动申请资助的学生,34.5%的受访者认为能提高贫困认定工作的效率,25.1%的受访者认为更有利于实现资助公平。

70129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