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国际 > 伟人事迹 >

中国伟大的事迹介绍5篇-凯发k8国际

时间: 金浪 伟人事迹

事迹材料是用于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有所效仿;你知道哪些中国伟大的事迹?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伟大的事迹介绍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伟大的事迹介绍

中国伟大的事迹介绍【篇1】

毛泽东的故事

毛____出生于湖南。据说那个年代、那个地方又偏南方,人们的身材都不是很高大,超过一米七的男生少之又少。

但他的身高竟高达一米八三,这就意味着他超越常人,出人头地。毛____带领我们走向新中国,而毛____的历史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国界,他不仅领导我国人民前进,奋斗出如今的大好河山,而且确定了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他的的功绩与日月同辉!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毛____以身作则,勤俭节约,克己奉公,一生坚持只用普通竹木筷子和餐具,可见一斑,让人佩服不已。

1949年9月,毛____招待国民党的起义将领,手下擅作主张去招待科借新碗筷,让毛泽东十分生气,卫士长被毛____严肃批评

北京和平解放后,毛泽东等领导人入主中南海。临近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的应酬也就多起来,难免要遇上请客吃饭的时候。

十分罕见的,毛____请国民党的起义将领在家吃午饭。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同志十分重视。由于毛____家的餐具太过普通,竹筷子都霉变了,斑点怎么都洗不干净。杨尚昆觉得这样招待起义将领恐怕会招惹客人的笑话。便让毛____的秘书和侍卫长去招待科借来一套新碗筷,筷子是十分高档的象牙筷。

开饭前,毛____提前前来察看午餐的布置情况。发现了餐桌上的象牙筷子,严肃道:“谁让你们摆象牙筷?赶快给我拿下去!”

秘书见毛____十分生气,委屈地解释道:“主席,这是从招待科借来的……”毛____不听他解释,大声道:“我叫你撤你就撤!”说完拂袖而去。

在侍卫长解释清楚事情原委后,毛____自我批评自己没有事先交代清楚后,严肃声明,今后不管来的客人是什么来头,都要像平常一样,不摆阔,更不能铺张浪费,待客也一律用竹筷。

1956年,毛泽东去广州视察路上卫士疏忽忘了带筷子,临时借了一双象牙筷,毛____坚决不用

1956年,毛____去广州考察,由于是临时决定,时间匆忙,随行工作人员准备不充分。忘了给毛泽东带筷子。毛____用餐前,卫士才发现此事。专列招待部门只有象牙筷,卫士只好硬着头皮借一双。开饭时,毛泽东看到象牙筷,怒火中烧,随行人员被严厉训斥。毛____任凭随行人员怎么规劝,坚决不用象牙筷子,进行“罢饭”。卫士通过车上的工作人员,费尽周折,才找到一双被淘汰了的粗糙不堪,还长短不齐的竹筷。忐忑地汇报。结果毛____很满意,拿过竹筷开始用餐。

毛泽东主席以身作则,勤俭节约,决不贪图享乐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

中国伟大的事迹介绍【篇2】

毛____不吃山珍海味,唯一爱吃红烧肉,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红烧肉,一道普普通通的家常菜,却也是色香味俱全的人间美味。

尽管红烧肉的做法各不相同,口味不一,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却有着共同的爱意,尤其是在贫困年代,能吃上一口红烧肉,绝对是世界上最难忘的事情!

毛____一生生活简朴,对吃饭很不讲究,山珍海味都不在乎,但是唯独对红烧肉,毛____却是情有独钟,他与红烧肉之间也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1948年8月,陕北战场上,沙家店战役正在紧张地进行中,毛____对这场战役很关注,时刻都在关注着战场的动态,三天两夜都没有踏出过门外一步。

当前线发来捷报,报告歼灭敌36师6000余人时,毛____特别高兴,就对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说:“银桥啊,这几天我用脑子太多了,有些累了,去给我搞点红烧肉来,我解解馋,补补脑。”

毛____吩咐完之后,李银桥立刻去了厨房,告诉了厨师高经文师傅。

高经文也很高兴,因为自从沙家店战役以来,毛____的胃口一直不好,吃得很少,现在打了胜仗,毛____的胃口也就变好了。在高经文的简单烹饪下,一碗香喷喷的红烧肉,就被李银桥端到了毛____的面前。

看着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毛____立刻拿起筷子吃起来,没过一会儿就都吃完了。

李银桥见毛____吃得意犹未尽,就说:“主席,要不要再给您弄点?”

毛____还在回味着红烧肉的美味,一听李银桥这话,立刻摇着头说:“这可不行,银桥,说是解馋补脑,多了可就不好了。”

李银桥看着毛____认真的样子,心里既心疼又感动。

在随后的三大战役期间,毛____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有时伏案起草报告命令,有时挑灯仔细察看地图,非常辛苦。李银桥看在眼里,觉得要为毛____补补身体,于是就想起了毛____最爱吃的红烧肉。

可是,在当时的解放区,连粮食都很稀缺,上哪里去弄肉啊?

一天工作后,毛____端着小米饭,就着辣椒,正吃得津津有味,突然对李银桥说:“银桥啊,你要是给我隔三天弄一碗红烧肉,我肯定能打败蒋介石!”

李银桥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决定无论如何也要给毛____做一碗红烧肉吃!

两天后,毛____的餐桌上果然多了一碗红烧肉,这让毛____高兴不已,来不及整理桌子上的文件,就夹了一块送到了嘴里,一边吃一边说:“银桥啊,这红烧肉的味道真好啊,这肉怎么这么鲜呢?”

李银桥说:“主席,昨天我和警卫连的战士们去山上打野猪,可惜的是,让那头大的跑了,只打到了这一只小的。”

毛____听完后,哈哈大笑,对李银桥说:“银桥啊,谢谢你啊,解了我的馋啊!赶紧过来,你也尝尝这野猪做的红烧肉!”

李银桥连忙拒绝,但毛____催他说:“赶紧过来,尝尝啊,这几个月,你也没见过什么荤腥。”

李银桥不好拒绝,就拿了双筷子,夹了一块红烧肉。

毛____又问:“银桥,剩下的猪肉,你们准备怎么办?”

李银桥抹了抹嘴,说:“主席,剩下的肉都给您留着,方便您以后解馋补脑。”

毛____摇了摇头,笑着说:“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可这野猪肉啊,不能让我一个人吃,你吃完后,去给伙房说,剩下的肉就让同志们分了吧。”

这件事,李银桥一直记忆犹深,直到晚年时还经常跟人说起来,每次说完都会流泪。

红烧肉中的红色,厨师们一般都会用酱油来上色,但在毛____身边工作长达22年之久的厨师程汝明,却用糖色来代替,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1954年,著名大厨程汝明被调到毛____身边做厨师长,当时李银桥就对程汝明说:“程师傅,毛____吃的饭菜,不用太讲究,平常人家吃什么,他就吃什么,您就照这个来,还有,毛____最喜欢吃红烧肉。”

程汝明记在了心里,没过多久,由程汝明掌勺的红烧肉就端上了毛____的餐桌。

毛____放下手里的工作,端起了一碗“二米饭”(大米加小米),夹了一根辣椒,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可是当他要吃红烧肉时,手中的筷子却不动了。

毛____看着红烧肉,愣了一会儿,随后叫来李银桥,说:“银桥,你问问伙房,今天的红烧肉是用什么上色的?”

李银桥去了伙房,问程汝明,程汝明回答说:“用酱油上的色,怎么了?”

李银桥恍然大悟,说:“都怪我,程师傅,忘了给您说,主席他不吃酱油。”

程汝明有些疑惑,主席为什么不吃酱油啊?李银桥给他解释说:“毛____小时候家里开过酱油坊,有一次他看见那酱油缸里有白色的蛆虫,觉得恶心,从那以后,毛____就再也不吃酱油了。”

听完李银桥的解释,程汝明这才明白过来,急忙和李银桥一起去见毛____。

毛____看见程汝明来了,说:“小程啊,你做的饭很好吃,只是我要提一个小小的建议,我这个人不吃酱油,以后的红烧肉里,就不要放酱油了。”

程汝明听完后,连忙点头答应。

可是,红烧肉如果不用酱油,颜色就出不来,怎么办?程汝明就想了个办法,用糖色代替酱油,这样做出来的红烧肉,不仅甜咸兼备,而且鲜嫩无比。

从此,每次做红烧肉时,程汝明都用这个法子烹饪,端上去之后,毛____也非常爱吃,因此,程汝明后来自豪地说:“只要上了这道红烧肉,毛____保准不会剩下!”

虽然毛____爱吃红烧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吃红烧肉会增加心脑血管的负担,保健医生也给厨房下了“通牒”,不要再给主席做肥肉吃。

毛____听说后,摇着头说:“医生的话,不可不听,也不可全听。我这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了,你们不要强迫我改变。”

当然,医生的话也不能都不听,毛____的红烧肉就做了一些改变。

首先是在红烧肉的数量上,每次做一小碗就够了,其次是瘦多肥少,以瘦肉为主,肥肉为辅。毛____虽然吃得不过瘾,但也坦然接受了。

在女儿李敏的回忆中,建国初期,在毛____的餐桌上很少能见到红烧肉,因为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家百废待兴,人民生活水平非常低,毛____自然要以身作则,与人民同甘共苦。

当时买肉都是凭票供应,如果毛____以自己的名义去买猪肉,完全不是什么难事,但他一次也没有这么做过,也绝对不允许身边人这么做,毛____如果真要解馋时,往往会把李敏和李讷的指标挤出来一些,用来买肉。

在一次家庭生活会上,毛____的举动更是把女儿李敏给看哭了。当时参加会议的,除了李敏、李讷以外,还有警卫员、厨师等人,毛____在那里算账,算他们一天饭钱多少、菜钱多少,算完之后,毛____说:“老百姓一天吃多少,我们就吃多少,我们在吃喝这方面,要和他们去比,坚决不能搞什么特殊。”

到了三年困难时期,毛____的饮食更是简单到了极点,除了日常的“二米饭”和辣椒之外,像一些野菜,比如马齿笕、蕨菜,还有烤红薯,都是餐桌上的常客,曾经连续7个月都没有吃过一口肉,连他最喜欢的红烧肉也谢绝了。

厨师长程汝明实在看不下去了,这样下去,毛____的身体准会出问题,于是他就把猪肉熬成了猪油,又把一些肉剁成了肉丁,放在葱花饼里,给毛____吃。

起初,毛____对这葱花饼赞不绝口,对程汝明说:“你的葱花饼做得很好吃啊,没想到你还有这个手艺。”

可是时间久了,毛____就发现了其中的“蹊跷”,就找来程汝明,对他说:“现在正是困难时期,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我怎么能吃肉呢?你以后不要再做葱花饼了。”

有一次,周总理来汇报工作,特地带了一点猪肉,给毛____补补身体。毛____看了看那块肉,问他:“你平时也吃吗?”

周总理笑了笑,没有回答,只是说:“主席工作太辛苦,我让小程做一碗红烧肉,补补脑。”

毛____摇了摇头,说:“你自己不吃,却让我来吃,我就这么特殊吗?要我说,大家都不吃,送给需要它的人吧。”

这就是毛____的伟大之处,即使是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也绝不能搞特殊!

中国伟大的事迹介绍【篇3】

周恩来的故事

1976年1月8日,操劳一生的周恩来总理走完了78年的人生旅程。他离去后,骨灰洒向祖国大地,身后没子女,却有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洒泪送别。50多年革命生涯,26载总理重任,“周恩来”这个名字是中国人民永远的怀念。

红军长征时,周恩来作为党和中央红军主要负责人之一,身兼数职,极度繁忙。尽管如此,他仍严格要求自己参加组织生活。1935年6月底,红军到达两河口地区休整,根据组织改选,警卫员魏国禄当选了周恩来所在党小组的组长。一次,周恩来问为什么很久不开党小组会议。魏国禄告诉他,小组会开过了,看首长忙,就没通知。没想到,周恩来用平时少见的严肃态度批评道:“那怎么能行?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是普通党员,谁都要过组织生活,这是个党性问题。”

1966年3月8日凌晨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发生6.8级大地震。10日下午,周恩来亲自前往受灾最严重的白家寨村。他一边走一边不时停下来跟群众握手,说着:“乡亲们,你们受苦了、受惊了、遭灾了,我来迟了。”

当天刮着很大的西北风,可周恩来发现群众都是面对西北风而坐,原来县委专门搭了一个坐北朝南的背风讲台让总理避风。周恩来不同意,坚持改变布置,让群众背风而坐,他自己迎着风讲话。

1943年3月18日,是周恩来农历45岁生日。南方局的同志决定“热闹一下”,准备好瓜子、水果和糕点,想给忙碌中的周恩来一个惊喜。可大家一等再等,就是不见周恩来下楼。为了不让请他的同志为难,周恩来说:“你们的心意我领了,请把这些茶点留给加夜班的同志吧!”后来,周恩来只让厨房为他做了一碗普通挂面作为纪念。吃过面条,他再次开始繁忙的工作,一干又是几个小时。当晚,他写下《我的修养要则》:加紧学习,努力工作,坚持原则,向群众学习。

1958年1月到杭州视察,周恩来随身带着自己的铺盖:旧被子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在梅园新村用的那床,枕巾中间已经破损,他把中间剪掉、两端缝上继续用。地方同志看不下去了,就给他换了条新枕巾。了解情况后,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他还强调,即使以后富裕了,也不能丢了这个光荣传统。

1923年,邓颖超收到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在这张印有德国革命情侣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上,周恩来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这不是革命宣言,而是周恩来总理写给邓颖超的情书。那个年代的情书,寥寥几字,却承载了生命的全部重量。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婚姻生活中,周恩来和邓颖超始终奉行“互爱、互敬、互勉、互助、互信、互谅、互让、互慰”的“八互”原则,堪称恩爱的模范夫妻。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因不少故乡亲友希望能通过周恩来谋求一官半职,周恩来曾为此专门召集家庭会议,定下“十条家规”:

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

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

五、不许请客送礼;

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

八、生活要艰苦朴素;

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周恩来从1974年6月1日生病住院,到1976年1月8日病逝,587天里做过大小手术14次,平均40天做一次,其间他与中央负责同志谈话161次,与中央部门负责同志谈话55次,接见外宾63次,召开会议40次……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抱病操劳国事,他说:“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是七十七岁多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寿了。可是这二十几年时间,总应该把国家建设得好点,人们的生活多改善一些,去马克思那里报到,才感到安心。”

中国伟大的事迹介绍【篇4】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d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中国伟大的事迹介绍【篇5】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3041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