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领袖人物事迹(精选5篇)-凯发k8国际
伟大领袖人物事迹(精选5篇)
每一个伟大领袖人物的故事都令人震撼;你知道哪些伟大领袖人物事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伟大领袖人物事迹(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伟大领袖人物事迹(精选篇1)
公元975年宋军破金陵,南唐后主李煜在开封肉袒出降,被北宋军所俘沦为下囚。
宋朝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原先各地的一些割据势力仍还存在。当时除契丹建立的辽国以外,五代时期的十国,北方有占据太原的北汉,南方有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荆南)等国。在湖南等地,也有人割据。
宋太祖稳定了内部以后,开始考虑怎样消灭这些割据势力。究竟先解决北方呢,还是先解决南方?宋太祖日夜盘算这个问题。他想先南后北,但一时拿不定主意。
一天,风雪交加,眼看天色已晚,鹅毛大雪还下个不停,宋太祖顾不得下雪,去赵普家中,跟赵普商议这桩大事。他跑到赵府门口,敲起门来。
赵普开门一看,只见宋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惶恐不安,连忙拜了下去,请他进门。宋太祖到了厅堂,赵普命人烧红炭火,在火上烧肉,同时让妻子出来倒酒招待。
宋太祖说:“大嫂,不必客气。”饮过数杯以后,宋太祖故意试探地说:“我想削平诸国,先出兵太原,你看怎样?”
对这问题,赵普也早有考虑。他说:“北汉的西北,就是辽国。如果我们攻下太原,就会受到辽国的威胁。我看不如先削平南方诸国,再去对付北汉。那时候,像弹子那么大的一个北汉,能向哪里逃呢?”
宋太祖大笑说:“其实我正是这个主意,刚才不过故意试探一下你的意见罢了。”赵普也跟着笑了起来。两人再商议了一番,宋太祖先南后北的方针终于确定下来了。
接着,宋太祖就用武力陆续平定了南平、后蜀、南汉。南方诸国已经只剩下南唐和吴越了。南唐是江南的一个大国,但又是一个弱国。宋朝建立后,南唐国主唐元宗李璟自知不是宋朝的对手,便向宋朝屈服,派使臣送金银财宝前去,祝贺宋太祖即位。
公元961年,唐元宗死了,他的儿子李煜(yu)继位,这就是南唐后主,人们称他为李后主。李后主是我国历有名的大词人。他爱好文学,懂得音律,书法绘画也很出色,尤其擅长写词,但不大过问政事,并且爱听奉承阿谀的话。
他上了台,不敢得罪宋朝,仍每年送去大量金银财宝,甚至宋朝向别国出兵,他也进贡财物,犒劳宋军。宋朝灭掉南汉以后,他恐慌万分,又向宋朝上书,主动削去南唐国号,自称江南国主。尽管李后主想尽办法,委曲求全,可是宋太祖怎会容忍这个政权长期割据下去呢!
公元974年九月,宋太祖命大将曹彬、潘美带领十万大军,攻打南唐。宋朝早在荆南造了几千艘战船。曹彬率领水军,从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不断打败南唐守军,很快打到了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潘美率领步军,也赶到了采石矶。
当时,有个叫樊若水的读书人,建议宋军用大船和竹筏搭浮桥渡江。宋军采用这个建议,只花三天工夫,就搭了一座浮桥。有人把这事告诉了李后主。李后主不知道该怎样对付,问身旁的一个大臣。那个大臣回答说:“自有书籍记载下来,从未听说长江上可以搭桥的事情。”
李后主放下心来,高兴地说:“我也认为这不过是一场儿戏。”宋军渡过长江,很快打到金陵(今江苏南京)城下。李后主还不知道。
一天,他登城一看,只见城外宋军旌旗遍野,才知道大事不好。他连忙派大臣徐铉去东京,要求宋朝退兵。徐铉到了东京,有人对宋太祖说:“徐铉学识渊博,口才很好,要好好对付。”
宋太祖笑着说:“我自有办法。”第二天,徐铉进了朝堂,仰起头来,大声说:“李煜没有罪,陛下师出无名。”宋太祖让他讲一讲他的理由。
徐铉说:“李煜以小国侍奉大国,好像儿子侍奉父亲一般,没有什么过失,宋朝为什么要讨伐他?”徐铉讲了好久,宋太祖反问他一句说:“你既然说像父子一般,难道父子可以分成两家吗?”徐铉被问得哑口无言,灰溜溜地回去了。
过了一个月,徐铉奉了李后主的命,又去东京见宋太祖,恳求退兵。
宋太祖手按利剑,大怒说:“不须多言!江南没有什么罪,但天下一家,我的卧榻旁边,哪里容得他人鼾睡(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徐铉吓得不敢再讲,只得回去复命了。
李后主求和不成,赶快调驻守上江的十五万大军救援金陵。援军到了皖口,遭宋兵夹攻。南唐军想放火烧宋军,不料突然刮起北风,大火反烧向自己,援军主帅急得投火而死。南唐最后一支大军覆没了。宋军很快攻进金陵。李后主投降宋朝,做了亡国奴。
李后主被押到东京,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他实际上已成了一个囚徒。逍遥放纵的帝王生活结束了,他不得不经受被侮辱的痛苦,每天眼泪汪汪地过日子,心里非常哀怨凄伤。在这期间,他写了好些表现悲愁情绪的词篇。他擅长抒情,善用比喻,他的词写得很真切,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已成为被人传诵的名句。后来,李后主被宋太宗用药毒死了。
伟大领袖人物事迹(精选篇2)
康熙很重视对子孙的教育,这在中国历代帝王里都是非常特殊的。康熙一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他的孙子辈有人统计共有97个,这可是个很大的家族。那康熙是怎么教育他的子孙的呢?他教育的方式很多,言传身教,让他的子孙跟他行围打猎,跟他巡视,甚至作战的时候,也带着他们,就是在实践当中来进行培养教育。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学校教育。
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叫“上书房”,康熙时候的上书房在畅春园无逸斋,就是避免他的子孙贪玩,要无逸,不要闲着,不要贪玩,不要贪图享乐。《康熙起居注》和其它的一些书记载了皇子皇孙上学的具体情况。
举一天做一个例子,看看皇子皇孙们是怎么学习的。
这天的寅时,就是早上三点到五点,寅正是早上四点,皇子们就要到无逸斋,开始复习头一天的功课,要有一个时辰的时间,也就是两个小时,皇太子在这个时候才13岁,早上三点钟就要到无逸斋书房,他起床时间当然是更早,这是寅时。卯时,就是五点到七点,老师来到课堂,满文的师傅达哈塔,汉文的师傅汤斌等到了上书房,到了之后先给皇太子实行跪拜的礼节,然后就检查皇子们功课,让皇子背书,皇子朗朗背诵,一字不错。然后汉文师傅再给他划下面一段,接着背下面一段。接着就是辰时,是早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学生上课已经过了四个小时了,康熙下了朝就来到了无逸斋,皇子们到斋外面台阶下面迎接康熙的到来,康熙来了之后落座,说要背书,就让他的儿子背书,康熙拿出书来随便点一段,皇子就背,背完了以后,果然一字不错,康熙说,我小时候书要朗诵120遍,之后还要背诵120遍,完全熟练了,然后再换下一段,这样一段一段地学,这时候有的大臣,说是100遍是不是就可以了?康熙说必须背足120遍,然后就问其他那几个师傅,说刚才背的怎么样?有的老师就说了,太子很聪明,背得很好。康熙说,你们不能表扬他,要多批评他们,免得他们骄傲。检查完了之后,康熙就处理他的政事去了。
巳时,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候,记得这一天已经是数伏了,很热,皇子读书的时候,是不许拿扇子的,不许摇扇子,正襟危坐,这时候写字,每一个字要写100遍,来练习书法。跟着就到了午时,十一点到一点,到了午饭的时候,侍卫送上饭来,皇子们也让老师吃饭,老师跪着接了饭,然后到自己的座位上吃饭,皇子们在另一旁吃饭。吃完饭之后不休息,继续前头的功课。再下来就到了未时,一点到三点,这时候皇子们到了无逸斋的外面,那里是一个院子,有靶,学习射箭,一个是休息一下,一个是体育活动,一个是练习骑射,练习武艺。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康熙又来到无逸斋再次检查功课,还让这些皇子们背,他几个皇子排着队一个一个背。到了酉时,下午五点到七点,这节课是在无逸斋外面练习射箭,康熙先让诸子们一个一个射,之后让那几位师傅一个一个射箭,最后康熙自己射箭,史书记载叫做“连发连中”,功课完了之后放学。从早上三点到下午七点。不是一天,是天天如此,叫做“无间寒暑”,天天如此。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康熙皇帝对教育子孙是极为严格的。在他的教育之下,康熙的儿子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型的,譬如雍正做了皇帝,乾隆做了皇帝,应当说康熙的教育是成功的。儿子雍正是一个很杰出的皇帝,孙子乾隆也是一位很杰出的皇帝。
他的皇子皇孙不能都做皇帝,做皇帝的只有一个人,其他的第二个类型就是学者型,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个科学家,他主持编修《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第三种类型就是艺术型,写字绘画,有的皇子字写得很好,画也画得很好。第四种类型是生活型,所以康熙皇子皇孙当中没有一个纨绔,没有一个为非作歹者。
伟大领袖人物事迹(精选篇3)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是说的掌握实权的鹰派皇帝,而对于那些有位无权的傀儡皇帝,别说朝纲独断、生杀予夺了,恐怕连想吃什么东西都做不了主。
南齐第四任皇帝萧昭文就是一例。
萧昭文(480年—494年),字季尚,南齐武帝萧赜之孙,文惠太子萧长懋次子,母亲为宫人许氏,其兄为萧昭业。486年封临汝公,初为辅国将军、济阳太守。492年,转持节、督南豫州诸军事、南豫州刺史,兼辅国将军。493年,进号冠军将军。文惠太子去世后,萧昭文还都。同年,皇太孙萧昭业即位,萧昭文被封为中军将军,改封新安王。隆昌元年(494年)七月,萧昭业被萧鸾杀死,废掉帝号,随即扶立萧昭文即帝位,成为南齐第四任皇帝,改年号为延兴。
萧昭文是个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一切政事,听命萧鸾。即位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封萧鸾为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宣城郡公,萧鸾的亲信党羽也得到了重用和提拔,把持着朝中主要位置。为了加强对萧昭文的控制,萧鸾规定“帝起居皆谘而后行”(《南齐书·海陵王本纪》),萧昭文的一切生活起居,必须先请示萧鸾,得到萧鸾的点头允准后方可进行,否则相关工作人员就会受到严惩,甚至砍头。华里的皇宫,竟然成了萧昭文的监狱。
有一天,萧昭文突然很想吃一道蒸鱼菜,就派人通知太官令,也就是掌宫廷膳食、酒果的官员,谁知等了半天,蒸鱼菜也没端上来。萧昭文又派人去催,结果依然。这下萧昭文急了,他亲自出马,跑到御膳厨房,想看个究竟。到了后,发现厨房根本就没做这道菜。萧昭文斥责太官令,怎么回事,朕要吃个蒸鱼菜,为什么没做?太令官回答“无录公命”,也就是他没得到萧鸾的指示。最后,太令官“竟不与”(《南齐书·海陵王本纪》),没办法,这是要人命的事,故始终没给萧昭文做。
当皇帝当到这个份,萧昭文真是千古一人。萧昭文能做的,就是不断给萧鸾加官进爵。九月“乙未,骠骑大将军鸾假黄铖”,不久,“丁酉,……进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宣城公鸾为太傅,领大将军、扬州牧,加殊礼,进爵为王。”当然,这一切都是萧鸾逼迫的。与此同时,萧鸾举起屠刀,对高帝萧道成、武帝萧赜的子孙进行血腥屠杀,“(九月)癸未,诛新除司徒鄱阳王锵、中军大将军随郡王子隆……(十月)戊戌,诛新除中军将军桂阳王铄、抚军将军衡阳王钧、侍中秘书监江夏王锋、镇军将军建安王子真、左将军巴陵王子伦”(《南齐书·海陵王本纪》),以防止皇族宗室威胁到他的政治地位。
萧昭文原本就是萧鸾篡位的一个过渡,等一切准备好了,时机成熟了,萧昭文也就该让位了。十月辛亥,萧鸾以皇太后的名义,称萧昭文“嗣主幼冲,庶政多昧,且早婴尪疾,弗克负荷,所以宗正内侮,戚藩外叛,觇天视地,人各有心。虽三祖之德在民,而七庙之危行及。自非树以长君,镇以渊器,未允天人之望,宁息__宄之谋”,同时大肆褒奖萧鸾“太傅宣城王胤体宣皇,钟慈太祖,识冠生民,功高造物,符表夙着,讴颂有在,宜入承宝命,式宁宗祏”(《南齐书·海陵王本纪》),总之一句话,萧昭文当皇帝不称职,应该让位于萧鸾。
萧昭文被废黜后,为海陵王。萧鸾即位后,虽然下诏“海陵王依汉东海王强故事,给虎贲、旄头、画轮车,设钟虡宫县,供奉所须,每存隆厚”,给予萧昭文优厚的俸禄,但也不过是笑里藏刀。一个月后,萧鸾“称王有疾,数遣御师占视,乃殒之”(《南齐书·海陵王本纪》)。在萧鸾的格外“关怀”下,萧昭文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当了三个月傀儡皇帝,萧昭文没吃上蒸鱼菜,倒吃上了萧鸾的毒药。萧昭文死时年仅十五岁,葬以王礼,谥号“恭王”。
伟大领袖人物事迹(精选篇4)
嬴政做了秦王之后,吕不韦的权势更大了,在当时,嬴政称呼他为“仲父”,封他大邑万户,财富不计其数,可以说是富贵到了极点。
但是,随着嬴政的慢慢长大,吕不韦害怕自己和太后私通的事被它发现而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吕不韦便给赵太后找了个替身,这就是嫪毐,此人混入宫中之后,很是得到太后的宠幸,被封为长信侯,并得到了山阳、河西和太原作为封地,一时之间权力大增。
秦王九年四月,趁着嬴政到故都雍城蓟年宫参加加冠礼之际,嫪毐偷走了秦王的玉玺和太后的玺印,在咸阳发动了政变,只是他嫪毐玩玩没想到的是,自己的阴谋早就被嬴政早早地知道了,嬴政命令吕不韦和昌平君、昌文君等人帅军袭击叛军,很快在咸阳击溃了嫪毐的军队,最后嫪毐被抓住之后被处以车裂的酷刑,并诛灭三族,而嫪毐与太后私通生下的两个儿子也被诛杀,从此赵太后被软禁了起来,直到后来在群臣的劝说下,秦始皇才亲自把自己的母亲接回咸阳。
除掉嫪毐之后的第二年,嬴政借口吕不韦和政变有着很大的关系,罢了他的官职,赶出了咸阳,并最后把吕不韦逼得服毒自杀,可怜吕不韦,最后落得一个成也儿子,败也儿子的下场。
伟大领袖人物事迹(精选篇5)
秦始皇三十二年,因为他的一些寻仙访道的事件,招致当时许多儒士的不满,于是他们开始劝谏秦始皇,而当时有个博士叫做淳于越,他便建议始皇帝仍实行分封宗室子弟为诸侯的政策,但是这个提议遭到了丞相李斯的坚决反对,从而促使李斯奏议秦始皇下令焚烧禁书,规定史书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论》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准保存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愿学法令,则以吏为师。
其实在当时,秦始皇对于寻仙访道之事已经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欺骗,于是命令御史审问诸儒生,因此而互相揭发牵连了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把他们都或埋在咸阳。
有人认为秦始皇的坑儒其实是埋的术士,并不是儒生,但是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人皆“诵法孔子”。
始皇帝的这一暴虐的行为使得我国古代许许多多的典籍会与一旦,若非如此,我们现在或许很有可能还能听到诸如广陵散之类的绝曲。
当然,提到秦始皇,我们不得不说的一项壮举便是万里长城了。
为了巩固集权统治,秦始皇下令将原来六国的首都和各自修造的长城拆毁,然后统一修建抵御北面匈奴的长城,这条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东西长达万里,虽然因为修建长城死了无数的百姓黎民,但是这座长城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再后来的许多年的时间里,它无数次阻挡住了匈奴的进犯,当然也为我们的国家留下了一项震惊世界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