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看的人物传记书籍(精选3篇)-凯发k8国际
最值得看的人物传记书籍(精选3篇)
个人传记一定很好看吧,你知道有哪些关于个人传记的图书吗?那要读哪些个人传记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个人传记图书推荐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值得看的人物传记书籍篇1
《沈从文晚年口述》 前半生写作,后半生治学,易代之际由“写作”入“治学”的角色转型;本书另附有沈先生晚年讲座录音五段。
从文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喜欢表现自己,可是我和他接触较多,就看出他身上有不少发光的东西。不仅有很高的才华,他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巴 金
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
——黄永玉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
——张充和
1949年以后,沈先生离开高校去了历史博物馆,一待几十年,心甘情愿做一名说明员,而且“深深觉得生命没有白过”。
他年轻时就喜欢收集文物,到博物馆后充分借助展览的便利,更是见识了不少文物珍品,他认为“要懂历史,离开文物就没法子说懂历史”,他相信“按照旧的方式,以文献为主来研究文化史,能做的有限。放下这个东西,从文物制度来搞问题,可搞的恐怕就特别多了”
正是凭借这种理念,他与助手们经年累月历尽艰辛,编纂成《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成为传世的经典之作。
本书由沈先生晚年的重要助手王亚蓉编著,分为晚年口述、后学追忆、工作信函三部分。本次增订另补入两篇极有分量的最新回忆文章,由沈先生助手王亚蓉、李之檀和出版家陈万雄追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的撰写与出版过程。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增订本)“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追问人生的价值,为灵魂清点行囊。
杨绛九十六岁开始讨论哲学,所讨论的是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同时是她自己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她是在为一件最重大的事情做准备。走到人生边上,她要想明白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前面等着她的又是什么。这便是本书的两大主题: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她的心态和文字依然平和,平和中却有一种令人钦佩的勇敢和敏锐。
——周国平《人生边上的智慧》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
——杨绛
“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钱钟书
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时创作了这部充满哲思与意趣的散文集,通过对命运、人生、生与死、灵与肉等根本问题的思考,领悟到人生的价值在于遵循“灵性良心”的要求修炼自己,完善自身。她以深刻独到的体验、秉笔直书的勇气和生动饱满的笔触,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因信仰缺失而茫然无助的人们指点迷津。书后巧置精彩随笔,增补“百岁答问”,对其看法加以佐证,语言本色无华、感人至深。
《赵元任早年自传》 “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中国现代音乐学之先驱、“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之一;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
“赵元任可以称为中国第一代语言学家,我学语言学是跟他学的,我后来到法国去,也是受他的影响。”
——王力
一是他以现代的语言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给中国语言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二是他给中国语言学的研究事业培养了一支庞大的队伍。
——吕叔湘
“赵元任,赵元任,在我青少年时代,到处都是赵元任的影子。”
——陈原
赵元任留学第一年自制的贺卡
《赵元任早年自传》是元任先生的一本小书,记述他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经历,不作总结,不讲感悟,纯是生活的实录,又常常夹以有趣的故事和俏皮话,读来妙趣横生。本书虽只记叙了其部分的人生,却生动反映出这位语言学家多方面的天分:对语言的兴趣,对声音的敏感,对音律的兴味,以及由此生发的研究精神——这些都隐约导出了未来学问家的路径。
延伸阅读:
《赵元任年谱》研究赵元任的思想及其形成对于研究如何对待西方思想、如何利用传统资源可以起到一个典范的作用,其意义远远超出了语言学的范围,同时展示此书在这方面珍贵的历史史料价值。
最值得看的人物传记书籍篇2
《林纾家书》 林纾身处中西文化之间,既为当世所重的翻译大家,又是后人称道的古文殿军。
林纾最早引进英国批判现实主义。
在我国小说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专为下等社会写照”、“专意为家常之言”等命题。
林纾的译介对“后来的新文学巨子”是一种“启蒙教育”。
吾老矣,一切看破,惟教子之心甚热如火。汝累累不听吾言,而吾心亦未尝一刻灰冷。可见父母爱子,匪所不至。
——林纾
出于体现林纾修改用心与笔意的考虑,编注者夏晓红老师尽可能恢复、补录了被圈改的文字:
本书其一为训子家书,共104通。信中林纾向子辈传授处世之道,可见传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透露出社会新变于传统家庭的冲击。其二为经林纾批阅的林琮作文13篇,展示了林纾教读古文的方法及评判标准,可感其力延古文之一线的殷殷期许。书中所收书信、作文多为首次整理,由北京大学夏晓虹教授和包立民先生辑录,并进行校注和导读,深入诠释了林纾家书的珍贵价值。
《往事偶记》 “中国经济学一代宗师”的人生自述;“以一个学者的眼光,记录下了其所亲历的大时代。”
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到后来,梅先生甚至认为“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们搬凳子的。”
陈岱孙是教授治校体制创立、运行的关键人物,是梅校长最得力的助手。
陈岱孙是大家公推出来的“群主”。因为他处事公正严谨,思虑细致周密,从清华到西南联大一直都是主事者,威望甚高,年纪轻轻就被尊为“岱老”。
记得孩时吃丸药,常常喜欢把外面的糖壳先吃掉,尝一尝里边的苦味。久住在都市中,常感觉得我们沿海省市所谓物质文明,不过像丸药的糖壳,实在的生活是要在这糖壳底下去体尝。
书总是要读的。人类的进化赖于知识的积累;而知识则主要借书而传递。“读书无用论”是一个大骗局;再不能让人们有日回顾”恨不十年读书”了。
本书为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的随笔集。平实的笔触间,回忆其少年求学、归国治学的经历,以及与梅贻琦、叶企孙、金岳霖、周培源等诸位同道好友的往来;更以一个学者的眼光,记录下了其所亲历的大时代,其中关于私塾与专读生制度、教授治校制度以及西南联大的诸多回忆,多有不同于人文学者的客观描述与理性观察,独具价值。
《从清华园到史语所――李济治学生涯琐记》(修订本) 李济先生是中国第一个具有科学考古思想的人,也是第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考古学者。
近代的学术工作大半都是集体的。每一件有益思想的发展,固然靠天才的领悟和推动,更要紧的是集体合作的实验、找证据以及复勘。只有在这类的气氛中,现代学术才有扎根生苗的希望。
——李济
李济(1896-1979),著名考古学家。清华学校毕业后留美,获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归国后曾任教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后任中研院史语所考古组主任(晚年兼任所长多年)。李济先生领导的田野工作,以西阴村、城子崖和殷墟之发掘最为著名,其成果获得全球学界的极大关注。
李济主持领导的西阴村、城子崖和殷墟的发掘,奠定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基础。本书是李济先生哲嗣李光谟的追忆文集,借助大量照片、档案和考订文章,展现了父亲丰富曲折的治学生涯。
最值得看的人物传记书籍篇3
《传奇王阳明》 明代的思想巨匠,精通儒、释、道,创立“心学”,彻底改变了明代中叶以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体格局;其思想影响了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孙中山等众多后世名人。
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黄宗羲
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具伟大,军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勋业。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
——梁启超
明之中叶王阳明出,中兴陆学,而思想界之气象又一新焉。
——蔡元培
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留下的‘万物一体’和‘变化气质’的问题…良知既是人心又是天理,能把心与物、知与行统一起来,泯合朱子偏于外、陆子偏于内的片面性,解决宋儒遗留下来的问题。
——钱穆
他是一位文化巨擘,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而成为“真三不朽”,实现了古今圣贤的人格理想;
然而,他的一生却是满地荆棘,充满艰辛曲折,坎坷无限……
本书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座《传奇王阳明》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作者董平教授,系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董平教授认为,历史人物与事件之所以永远有它的魅力,正在于历史的意义总是具有当代性。他力图带领读者,从王阳明不平凡的生活事迹之中,领略他博大的胸怀与深邃的思想,感悟他坦荡的胸襟与光明峻伟的人格,以使我们自己生命境界的提升获得某种有益的精神启迪。"
《万历兴亡录》明之亡,实亡于万历?明神宗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明代历史中以万历纪元的时间,持续近48年之久,却又创造了二十八年不上朝的纪录。
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前十年奋发图强,中间十年由勤变懒,最后近三十年“万事不理”。
——白寿彝
总的来说,万历即位以后的第一个十年,即从1572年到1582年,为本朝百事转苏、欣欣向荣的十年。北方的“虏患”已不再发生,东南的倭患也已绝迹。承平日久,国家的府库随之而日见充实。
——黄仁宇
神宗亲政以后,独揽大权,怠于政事而耽于享乐,日益挥霍侈靡,不知遏止。
——范文澜
万历年间,陷于内耗的明朝一次次错过了重新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机会,失去了改变自己、净化自己的原动力,社会在不断开放,路却越走越窄,最终滑向了毁灭的深渊。
有感于此,学界曾有观点认为:明之亡,实亡于万历。
那么万历皇帝真能背负如此骂名吗?
在兴与亡的叹息间,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方志远教授,一位历史学的守望者,在史书中触摸这个苦难民族灵魂的最深处。本书是江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历史学科评审组专家——方志远二度携手《百家讲坛》之作。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一同探寻明代万历一朝的兴与亡,得与失。
《囚徒天子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开启了维新变法运动,由此打开了中国百年变革大潮的闸门。他究竟度过了怎样悲惨的一生?他的一生,对中国的命运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载湉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够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有所作为。
——范文澜
诚然,光绪是懦弱的。但是他和西太后长期矛盾,在他处于“朕位几不保”的时候,突然勇敢起来,铤而走险,这也是不悖于常情的。
——杨天石
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九位君主,1875—1908年间中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是晚清举足轻重的帝王,他执政34年,却始终生活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下,生活没有自由,婚姻不能自主,备受摧残和迫害,最终含冤九泉,命运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