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国际 > 伟人事迹 >

关于历史伟人的事迹材料15篇-凯发k8国际

时间: 丽菲 伟人事迹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事迹吧,事迹属于事务公文的一种,有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历史伟人的事迹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历史伟人的事迹材料

关于历史伟人的事迹材料【篇1】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江西吉安人,南宋民族英雄。

文天祥出身于书香世家,受酷爱读书的父亲的熏陶,从小也博览群书,尤其喜欢看忠臣烈士的英雄故事。文天祥十分敬佩杨邦乂、胡铨这些前辈英雄,立志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二十岁时,文天祥高中状元,从此走上了坎坷仕途。

当时的南宋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内有政治腐败,外有蒙古人频繁南下攻宋。文天祥在朝廷中权位低微,空有一腔报国之心却始终得不到重用。后被外放到地方,担任负责断案的官员,一直没有参与抗击外族侵略的机会。

1274年7月,年仅四岁的宋恭帝即位。蒙古人见南宋政权交替,内部动荡,便派二十万铁骑借机进犯南宋。南宋军队仓促应战,根本无法抵抗蒙古铁骑的猛烈攻击,城池相继陷落。蒙古铁骑很快便打过了长江,南宋都城临安岌岌可危。朝堂内外一片混乱,官员纷纷外逃,太皇太后紧急下诏,要求各地进京勤王。

然而,宋军将领都被蒙古军队打怕了,如此大的一个王朝,仅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文天祥以一介文人的瘦弱身躯挑起了与蒙古铁骑斗争的重担。他捐献所有财产,并募集大量军费,组建了一支三万人的抗元军队,立即开赴临安。

但南宋政权已经腐朽不堪,丞相陈宜中及大部分官员都主张议和,连太皇太后都准备携年幼的皇帝投降。

文天祥对南宋政权彻底失望,他离开临安,赶往福建南剑州招募士兵继续抵抗元兵。之后,文天祥协同各地抗元义军,转战福建、广东、江西等省,一路收复了众多州县。

1278年冬,元军开始大举反攻,义军节节败退,文天祥战败被俘。

元军将文天祥关押在战船上,赶往崖山剿灭南宋将领张世杰。抵达崖山后,元军将领张弘範威逼文天祥写信劝张世杰投降。文天祥不由想起了惨死的家人和沿途破败的村镇,愤怒地说:“你也曾是宋朝的将领,投靠了蒙古人,为虎作伥,杀戮了多少百姓?你难道不感到羞愧吗?让我劝张世杰投降,休想!”张弘範听完,仍不死心,他再三威胁强迫文天祥就犯。

文天祥不予理睬,他凝望北方,悲壮地吟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範听完文天祥的诗,不由被他那慷慨赴死的决心所打动,没有再为难他,将他押送到元大都,交给元世祖忽必烈处置。

元世祖忽必烈见文天祥忠贞不屈,更想将他招降。他派已投靠元朝的宋恭帝赵

来劝降。面对这位昔日南向而坐的年幼君王,文天祥心中再无往昔的尊敬。他眼中时而愤怒,时而悲悯,百感交集。最后,他朝赵

躬身拜了一拜,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忽必烈见文天祥誓不投降,十分生气,便下令给文天祥戴上沉重的枷锁,将他关进暗无天日的牢房,以此消磨文天祥的意志。就这样,文天祥在狱中一待便是三年。这三年中,他不仅没有消沉下去,而且不断写出大量的诗作来激励自己。流传千古的《正气歌》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1282年12月,忽必烈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当文天祥来到大殿之上,满朝文武已在两边垂手而立。面对着人人畏怯的元世祖,文天祥昂然不惧,只是躬了躬身,根本不行跪拜之礼。元世祖也不怪责,缓缓对他说:“只要你投靠朕,对朕忠诚,马上就可以做我大元朝的宰相,荣华富贵唾手可得。”文天祥回答:“我已是大宋的宰相,又怎么可以做元朝的宰相?没什么好说的,让我一死就够了!”元世祖见文天祥居然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顶撞自己,十分气恼,便下令处死文天祥。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元兵杀死在柴市,终年四十七岁。文天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不惜牺牲自己,奋起反抗外族侵略,所表现出的浩然正气、不屈气节深深影响着后人。

关于历史伟人的事迹材料【篇2】

苏武牧羊

公元前121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以后,匈奴好几年不敢来犯汉朝边关。他们虽然表面上说要跟汉朝和好,而实际上仍对中原心怀不轨。

匈奴的单于多次派使者来汉朝以示友好,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扣留了。汉朝为了报复,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想趁匈奴的新单于刚即位,出兵攻打匈奴,匈奴派了使者来求和,还 答应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就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从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上礼物,送回被扣留的使者,打算等单于写了回信就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却出了意外。

在苏武到匈奴之前,有一个生长在汉朝的匈奴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器重他,封他为王。卫律有一个部下叫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张胜赞成这个计划,并拿出钱财支持虞常。没想到虞常的计划不但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查问出同谋。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张胜怕受到牵连,到了这时候才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让匈奴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张胜和常惠眼疾手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

虞常受尽了种种刑罚,终于供出了张胜。单于听了卫律的报告后大怒,想杀死苏武,但是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

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茍且活下去还 有什么脸见人!”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

卫律慌忙把他抱住,但是苏武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

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

单于觉得苏武很有骨气,十分钦佩他。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便劝苏武投降,为他效力。

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卫律当场杀了虞常,又举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就投降了。

卫律对苏武说:“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连坐。”

苏武面不改色地说:“我既没有跟他同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连坐?”

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不动声色。卫律,只好把举起的剑放下来,劝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很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荣华富贵。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会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本是汉朝的臣下,却忘恩负义,背叛了朝廷,还 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绝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卫律没有办法,只好向单于报告。单于见苏武这样有骨气,更坚定了劝降的决心。他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苏武屈服。

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一把雪止渴;饿了,就啃皮带、羊皮片充饥。

单于拿苏武没办法,只好送他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而且将他和随从常惠分开,禁止他们互通消息,还 告诉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就放你回汉朝。”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毫无疑问,单于是要长期监禁他。

苏武来到北海,那里荒无人烟,只有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是他唯一的陪伴。没有吃的,他就挖草根充饥。日子一长,旌节上的毛全脱落了,但苏武还 是紧紧地攥着那根光秃秃的旌节不肯撒手。

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

匈奴又跟汉朝进行议和,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单于欺骗使者说苏武已死,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后来,汉朝使者又一次到匈奴,苏武的随从常惠买通监视他的匈奴兵,私下和汉朝使者见面,将苏武在北海牧羊的详情告诉了使者,并教给使者对付单于的办法。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道:“匈奴既然有心同汉朝和好,就不该欺骗汉朝。吾皇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系着一条绸子,上面明明写着苏武还 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听了,大吃一惊。他以为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便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还 活着,我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时,才40岁,在匈奴受了19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苏武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百姓都出来迎接他。看见白头发、白胡须的苏武手里拿着光秃秃的旌节,所有人都深受感动,称赞他是一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关于历史伟人的事迹材料【篇3】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世界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和他的后继者开创的元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版图面积第二大的帝国,疆域面积最大时达到三千三百万平方千米。而他也因为一系列丰功伟绩,被誉为“一代天骄”。

1162年,成吉思汗出生在斡难河上游的一个蒙古部落的首领家中。他的父亲名叫也速该,是乞颜部族的首领。这天,也速该在出征塔塔儿的战斗中俘获了他们的首领铁木真,因此他给刚刚出生的儿子取名“铁木真”,以纪念战斗的胜利。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九年之后,塔塔儿部落复仇,毒死了铁木真的父亲。从此,铁木真和家人受人排挤和背弃,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幸运的是,这种艰苦的生活不仅没有吓倒铁木真,反而使他下定决心,为父报仇,重振部族昔日的雄风。靠着这种信念,铁木真慢慢地成长起来,他苦练本领,有意识地招揽各种人才,慢慢地他的名字开始在草原上传扬开来。

然而磨难接踵而至,铁木真所带领的部众不仅遭到蔑儿乞人的偷袭,而且更让他痛心疾首的是,新婚妻子孛儿帖被掳走。面对着这一变故,铁木真虔诚地对着不儿罕神山下拜九次,并发誓道:绝不做待宰的羔羊,而是要做奋起的雄狮,救回自己的妻子,威震四方。

铁木真迅速行动起来,寻找可靠的外援和伙伴。但是谁能够帮助自己呢?铁木真苦苦地思索着,他最后决定向脱里罕——父亲的老朋友求助。

铁木真带着孛儿帖的嫁妆——一件珍贵的黑貂皮斗篷,来到土伦河畔,这里是脱里罕部落的营地。

铁木真被带进脱里罕的大帐,第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正中上位的老者。他赶紧上前,单膝跪地,单手抱胸,恭敬地行礼道:“铁木真拜见尊贵的大首领!”

脱里罕哈哈大笑着站起,走过来边扶起铁木真边说:“好!好!快起来吧!”

宾主落座,铁木真正思量着怎样才能从脱里罕那里得到援助。还 没等铁木真开口,他就听见脱里罕长长地叹了口气。脱里罕回想起和也速该共同抗击塔塔儿部落的日子,要不是也速该,自己别说汗位,恐怕连性命也不保了。想到这里,脱里罕不免有些黯然神伤。

铁木真从脱里罕的叹息声中,感受到了他对自己的父亲还 存有深厚的感情,对自己也厚爱有加。于是他赶紧献上礼物,并述说起父亲与脱里罕的深厚情谊与自己的打算。脱里罕看到铁木真聪慧机敏,打心底里喜欢他,欣然接受了礼物,还 收铁木真做了义子,告诉他说:“放心,我会帮你把离散了的百姓和旧部重新聚集起来。”

从此,势单力薄的铁木真有了一个强大的部落做支持。不仅如此,有几个勇敢的年轻人也加入到铁木真的队伍中来,他们被铁木真的豪爽和义气所吸引,成为铁木真的忠诚下属兼伙伴。不久,铁木真又得到朋友札木合的帮助。终于,铁木真在大家的齐心帮助下,彻底打败了蔑儿乞人,救回了心爱的妻子。

铁木真这次的胜利,不仅报仇雪耻,力量也得到了壮大,而且他在草原上的声望与日俱增。

后来,铁木真凭借着自己杰出的谋划能力和正确的战略战术,在草原霸主的争夺中取得了胜利。1189年,铁木真继位称汗,成为各部落的首领。

自此以后,铁木真的铁蹄横扫各部,完成了蒙古高原各部落的统一。1206年,四十四岁的铁木真被推举为全蒙古的大汗,尊称“成吉思汗”,意为“海洋”或“强大”。

建立蒙古帝国以后,成吉思汗随即灭金、南宋。后又率军西征,冲破中亚、南欧各国,横扫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辉煌的帝国。

1227年7月,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的战场上去世,巨星陨落。

在成吉思汗五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共进行了六十多次战争,仅一次战败。他招揽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和谋士,以雄才伟略和军事天赋创造了震撼世界的功绩,令全世界称奇和赞叹,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

关于历史伟人的事迹材料【篇4】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于谦在十二岁时写下的一首托物言志诗——《石灰吟》。这首诗不仅表达出了一种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也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于谦,浙江钱塘(治今杭州)人,1421年考中进士,后踏入仕途。宣德初年,于谦任兵部右侍郎,并在山西、河南一带做过巡抚。在任期间,于谦克己奉公,爱民如子,威望极高。后来他被提拔为兵部侍郎,召入京城。

当时的明朝正值宦官王振当权,他不顾朝廷大臣的强烈反对,怂恿皇帝御驾亲征蒙古瓦剌部。结果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皇帝朱祁镇被俘,举国震惊,即著名的“土木堡之变”。随后,瓦剌部以朱祁镇为要挟,一路南下,很快就攻到了北京。

一时间,群龙无首,北京空虚,举国上下人心惶惶,更有甚者,主张南迁都城。正在这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一个人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此人正是兵部侍郎于谦。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于谦厉声说道,“北京是国家的重心,如果就此迁都,大势必然不可挽回,难道诸位忘了宋朝南渡的教训吗?”

于谦的一番话警醒了“代理皇帝”朱祁钰和各位大臣。于是,北京城内君臣一心,军民同仇敌忾,一场惊心动魄的北京保卫战打响了。

防守北京的重任落到了于谦身上。他亲自披甲上阵,任人唯贤,指挥得当,主动出击。经过几次交锋,均以瓦剌军战败告终。最后,明军凭借自己的火炮优势,将瓦剌军击溃,迫使其全部退回到塞外。

明朝终于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避免了重蹈宋朝亡国的覆辙。于谦也成为保卫北京和大明半壁江山、拯救无数平民百姓生命的民族英雄。

于谦不仅具有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而且廉洁正直、不畏权贵,深受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明朝时期,腐败横行,贪污成风,各地官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用来满足自我享受和卖官鬻爵。特别是在正统年间,宦官王振狐假虎威,为非作歹,索贿受贿,肆无忌惮。地方官员来京汇报工作都要争相巴结献媚,献上当地的土特产和奇珍异宝来取悦他。唯独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来不带任何礼物。这让王振极度不满,心生恨意,准备借机陷害他。有人善意地提醒于谦说:“就算您没有金银财宝,送点土特产给王振,也是可以的呀!得罪了他,那可就麻烦了呀!”于谦笑了笑,甩了甩他那两只宽大的袖子,风趣地说:“带了呀,这不带有清风嘛!”

天顺元年(1457),于谦遭到奸臣陷害,被判谋逆之罪处死。都察院的官员来抄家的时候,发现于谦的家里异常简陋。抄家的士兵四处搜寻,翻箱倒柜,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没有多余的财产,更别说金银财宝。这时大家把目光锁定在了正屋,门关得严严实实,上面还 挂着一把大铜锁。大家猜想,十有_于谦的财产都藏在这里了。门还 没开,大家仿佛已经看到了屋里一箱箱金银珠宝在金灿灿地发光,照得人眼花缭乱。

一声令下,士兵们把门给撞开了。可是,进去一看,所有的人都愣住了,屋里哪来的什么金银财宝,屋中央案台上只整齐地摆放着两样东西——蟒袍和宝剑。大家都知道,这是代宗朱祁钰赏赐给于谦的,以表彰他的丰功伟绩。

看到这些,都察院的官员和士兵们既感动又羞愧,众人默默地转过身去,一声不吭地从于谦家里离开了。

于谦身居高位,却丝毫不改廉洁正直的根本。于谦的一生,正如《石灰吟》中所写,纵然粉骨碎身,也要保持自己为国为民的一腔浩然正气,值得后人敬仰和钦佩。

关于历史伟人的事迹材料【篇5】

说起三国人物,我喜欢的有很多,比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义气当头的关羽,勇猛忠心的许诸,雄姿英发的周瑜,待母归营的徐庶……但是我最喜欢的嘛,那就是——“常山赵子龙”赵云是也。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赵云吗?因为《三国演义》里说赵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按照今天的话来说,赵云属于那种“高富”的男子汉。但这个并不是我喜欢他的主要原因。我之所以喜欢赵云,理由一共有三个。

第一是他明辨忠奸,善恶分明。赵云先在公孙非手下为将,后来投靠了刘备。我先前还挺奇怪,赵云为什么不投靠曹操?

第二是他考虑周密,谨慎行事。曹操有个重要将领名叫夏侯兰,是赵云的同乡好友。后来在一次战斗中夏侯兰被赵云俘虏。他知道夏侯兰武艺高强,本领出众,所以没有杀他。

第三是他智勇双全,胆略过人。赵云在诸葛亮二出祁山的时候,为了掩护西蜀兵将安全撤退,当曹魏的士兵攻过来的时候,他仅仅带领数百人,就抵抗住曹军十几万人,最后打了一场胜仗,真的是太厉害了!

赵云是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教我在生活中头脑清醒,明辨是非,绝不人云亦云。

他这个人是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英雄好汉,是我的偶像,更是我学习的对象!

关于历史伟人的事迹材料【篇6】

翻开书本,看看那些名人事迹,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从他们的事迹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在所有的名人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贝多芬和牛顿。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一个十分清贫的平民家庭,原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从四岁起,在父亲的拳打脚踢下开始学习钢琴,十三岁便成为管风琴师,并开始创作音乐作品。而后,贝多芬又面临着耳聋的威胁。可以想象得出,一个音乐家如果失去了听力,他将如何去创作,如何去铸造人类灵魂的伟大工程。但是,贝多芬仍然坚持创作,他的一些著名作品,几乎全是在耳聋期间完成的。尽管如此,命运却不肯放过贝多芬,当他的创作激情达到高潮时,病魔在一点点的向他发出进攻,使他的身体逐渐恶化,直至他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贝多芬的一生是痛苦的,但他的光辉永远流传下来。如今,我们的生活无忧无虑,几乎不存在痛苦,但是,我们却缺少了那种坚强、刻苦的精神。贝多芬的事迹使我受益匪浅。因为,意外可能随时会降临在我们的身上,而我们能否坚强地去面对呢?所以,我要学习贝多芬坚强、刻苦的精神,不向困难低头。

牛顿和苹果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一个苹果落到了牛顿的头上,他引发了一大串的联想: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而不是升到天上呢?经过刻苦的钻研,他发现了地球引力。牛顿从小就勤动脑、善思考,遇到事情总爱问个为什么;长大后,他更加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没有丝毫怠慢。遇到问题,他勤于思考,努力寻找答案。

从牛顿的身上,我懂得遇到问题应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勤于动手、动脑,寻找答案。在学习中要刻苦、努力。

“天才出于勤奋”,每一位名人的成功都是靠不泻努力得来的,所以,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不泻努力,攀上知识的高峰!

关于历史伟人的事迹材料【篇7】

陶行知的演讲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公鸡只叫不吃。他又搬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退后,公鸡自己就吃了起来。

陶行知先生这才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输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台下欢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关于历史伟人的事迹材料【篇8】

阿基米德出生在叙拉古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位天文学家。在父亲的影响下,阿基米德从小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喜欢辩论。

11岁那年,阿基米德离开了父母,来到了古希腊的城市之一——亚历山大里亚求学。当时的亚历山大里亚是世界闻名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心,图书馆里异常丰富的藏书,深深地吸引着如饥似渴的阿基米德。

当时的书是订在一张张的羊皮上的,也有用莎草茎剖成薄片压平后当做纸的,订成后粘成一大张再卷在圆木棍上。那时没有印刷术,书是一个字一个字抄成的,十分宝贵。阿基米德没有纸笔,就把书本上学到的定理和公式,一点一点地牢记在脑子里。

阿基米德攻读的是数学,需要画图形、推导公式、进行演算。没有纸,他用小树枝当笔,大地当纸。因为地面太硬,写上去的字迹总是看不清楚。阿基米德苦想了几天,又发明了一种“纸”。他把炉灰扒出来,均匀地铺在地面上,然后在上面演算。可是有时天公不作美,风一刮,这种“纸”就飞了。

一天,阿基米德来到海滨散步,他一边走一边思考着数学问题。无边无垠的沙滩,细密而柔软的沙粒平平整整地铺展在脚下,又伸向远方。他习惯地蹲下来,顺手捡起一个贝壳,便在沙滩上演算起来。

回到住地,阿基米德十分兴奋地告诉朋友们:“沙滩,我发现沙滩是的学习地方,它是那么广阔,又是那么安静,你的思想可以飞翔到很远的地方,就像是飞翔在海面上的海鸥一样。”神奇的沙滩、博大的海洋,给了他智慧,给了他力量。打那以后,阿基米德喜欢在海滩上徜徉徘徊,进行思考和学习。

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攻占了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当时,已75岁高龄的阿基米德正在沙滩上聚精会神地演算数学,对于敌军的入侵竟丝毫没有觉察。当罗马士兵拔出剑来要杀他的时候,阿基米德安静地说:“给我留下一些时间,让我把这道还没有解答完的题做完,免得将来给世界留下一道尚未证完的难题。”

由于阿基米德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发明家。他被后世的数学家尊称为“数学之神”。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小块放杠杆的支点,我就能将地球挪动。”小朋友,没错,信心加上科学的行动是你走向成功的保证!

关于历史伟人的事迹材料【篇9】

从前有一个人很热爱书法,他家里很穷,开始时他还是用墨汁写字。后来没有了,他便用米汤在宣纸上写了一遍拿到外面晒干了再写,直到宣纸不能再写为止。这时那宣纸足足厚了一倍。可是最后他连宣纸都买不起,于是他每天就拿一木棍在屋外沙地上写。后来他便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无论多么艰难的环境也都阻挡不了我们的梦想,努力地向梦想奋斗,总有收获的一天。

郑板桥年老将死之时,唤来儿子,不为别的事,只为了看看儿子亲手做馒头,当儿子顺利的做好馒头后,他才毫无牵挂的死去。

人做任何事都要独立自主。即使身边有人帮助你,你也应如此,否则,一旦失去了帮助,你就必将失败。

徐悲鸿曾经在重庆当绘画老师。当时他还患有肾炎。可是他为了把学生教得更好,每天就很早的到学校里去画画,以便上课时用。为了让学生看到更好的作品,他便废寝忘食地画。有很多次都忘记了吃早饭,只在有空的时候用学生们剩下的食物和着开水充饥。

正因为忘我的工作,执着、坚持不解的奋斗才造就了一个艺术巨匠。

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专注,坚持,勤奋。成功在于勤奋,成功在于专注。

关于历史伟人的事迹材料【篇10】

认识了你,我才知道所谓君子之道;认识了你,我才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真理;认识了你,我才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至理真言。

轻轻地,孔子曰……

你仿佛圣人一般,从天而降,衣袖轻拂,带以爽人的智慧和傲人的才气微微低吟,就如同来自天际的`梦呓,却又发人深省而引人注意轻俘雪白的胡须,微皱高高的眉头,壮大的身躯,是严肃而睿智的化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行淡淡的墨迹而已,我却了然印入心底。当自私之意习习而来,它便在第一时刻弹跳而出,警示着我的大脑。冥冥之间,你伟岸的背影便在我眼前回荡,隐然刻在内心。于是就学你,微微含笑,那永远是我最岸然的神情。

衣衫褴褛,或是衣衫屡地,你却总是坚持了周游列国,带领着各位学子,曾参,颜回,子路……你总是希望用自己的儒家学说打败所有君主的倔强与固执。

款款地,孔子曰……

微笑之间,你缓缓靠近,踏在青石板上。朦胧里,你沉吟:“君子不重则不威,不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做人首先是自己要庄重,要自重,否则别人就不会尊重你了。因而,和人相处要诚实,要谦虚,要认识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并努力改正错误。

你总是穿着蓬松的布衣,俨然平民。或读圣贤书,你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时,常会想起你的这番话。我反复地问自己,我学了吗?我思了吗?当自己迷惑只知学习的时候,就轻轻地坐在月下,静静思索。当被思索伤透脑筋的时候,我就打开书本,学习再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吧!你谆谆教育着。在思索中学习吧!你循循善诱着。我在思海中畅游,在书山上漫步,我轻悄悄地步向你,静静地学习你。

静静地,孔子曰……

捧卷在手,想起你的教诲,风中会有淡淡的菊花香味,还有野草不为人知的幽香。夜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仿佛有约定似的,照亮前方……

悠悠地,孔子曰……我仿佛听见一个温和的声音缓缓传来,看到一个优雅的身影款款扬起,伴随我慢慢成长……

关于历史伟人的事迹材料【篇11】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

受到皇帝赏识时,苏东坡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却变成了中国书法的。

他原来是朝廷大员,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苏轼始号为“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

那时候,他写出了的诗。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点酒喝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醒复醉”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归来仿佛三更”说的是,回来已经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地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小童都不应。在他之前的诗里,敲门都不应,他肯定就要发脾气了,现在就算了,他颇有兴致地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杖听江声”。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把他—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

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这真是了不起的生命过程!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后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历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苏东坡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意思是: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关于历史伟人的事迹材料【篇12】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先世为陇西(今甘肃)人,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游侠。

25岁时开头漫游各地,42岁那年被任命为供奉翰林。李白毕生写诗。他写起诗来既快又好,杜甫说他是“斗酒诗百篇”。他的诗歌,热忱奔放,气概宏阔,富有浪漫主义颜色,后世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父亲是位商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相当富有。相传,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有一天逃学下山,经过一条小山涧,见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铁棒。李白觉得很惊奇,走上前询问,老奶奶回答说要用铁棒磨针。一根粗铁棒要磨成一根细小的针谈何简单,但老奶奶信念十足,她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从今以后李白就打消逃学念头,下功夫读书了。他既学文又习武,特地学习剑术。决心要做一个满腔侠义的“游侠”。

李白幼年时候记忆力特殊好。诸子百家,佛经道书,无不过目成诵。据说他五岁就会诵写“六甲”,十岁能读诸子百家的书,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各方面的学问。此外,他还学会了弹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风流儒雅,气概不凡,是当时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名气的文人,这次是到蜀中来做官的。在长安,他早就听说李白的诗名,这次来到蜀中还未上任就前来访问了。家人带他来到一条河边的柳树荫下,只见一个年幼的书生,头戴纶巾,佩一把宝剑,正在吟诗,同样是风流倜傥,卓越不群,诗人对这少年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诗稿,先是惊讶,后是赞美,最终竟是击节拊掌了,他说:“小家伙的文辞简直可以和司马相如平分秋色啊!好好写吧,中国其次个屈原就要横空出世了。”

李白自小志趣远大,禀性高洁。当时的读书人要想求取功名,都去参与进士考试。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个国家栋梁,否则就一辈子只当一个平民百姓。他经常自比谢安,信任总有一天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少年时代的.诗歌留下来不多,比较早的一篇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说的是有一天李白到深山的道观中去寻访一位道士。时值初春季节,桃花正带露开放,飞瀑流泉,野竹小鹿,山中景色的确美不胜收。然而道士却始终没有回来,从早晨到下午,始终见不到人影,他只好悻悻而归了。回到家后愈想愈觉得那道士真是犹如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再也按捺不住诗兴。

于是展纸挥笔-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关于历史伟人的事迹材料【篇13】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经常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他是唐朝大诗人,他的诗作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

让知识带有温度。高峰,有“诗圣”之称。

杜甫的家庭是书香世家。他的远祖杜预是晋代学者、军事家,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代的诗人。在这样的家庭中,杜甫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早在咿呀学语时,母亲就教他背诵古代诗歌,从《诗经》到《楚辞》再到汉代乐府。他记忆力特殊强,一天能背几首诗。不几年,胸中已装了几百篇诗文。

7岁那年的一天,父亲教他背诵古代的赋,其中有“凤凰”之名。杜甫早就听说过有凤凰鸟,但就是没见过,于是抬起头来问父亲:“凤凰鸟是什么样的?”父亲告知他:“这鸟是古代传奇中的鸟王,雄为凤,雌为凰。它头像鸡,颈如蛇,领似燕,背如龟,尾如鱼。这种鸟不与其它凡鸟为群,是高洁的象征。”杜甫听了深深地印在脑中,过了一会儿他对父亲说:“有志的人也应当像凤凰,对不对。”父亲兴奋地摩挲着他的头说:“对,对。”

“那我就作一首凤凰诗吧。”杜甫说。父亲惊喜地睁大眼睛:“好,念出来我听听。”于是杜甫吟诵起来。诗中把他抱负中的凤凰尽情讴歌了一番,最终抒发怀抱:做人肯定要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父亲听了特别兴奋,从今以后就更加专心培育他了。

到了9岁,杜甫已经能写一般常用的'字,他经常把自己的得意诗作写给大人们看。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当地诗人聚会的时候就肯定要有他在场,有时人们还是把他从树上叫下来的呢!当时在长安有一个名人汇聚的中心,那就是歧王的家里,诗人、学者、艺术家经常是济济一堂。最使杜甫难忘的是,他承先辈们的介绍,到过歧王的王宫,在那里结识了很多名流,有幸观赏了名噪一时的唱歌家李龟年的演出。

杜甫20岁离家漫游,他游吴越、登泰山、访燕赵,增长了许多见识。他33岁这一年,在洛阳与另一个诗歌巨子相遇了,那就是李白。他40多岁时国家发生-,自己也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生活无着,却用血泪写出千古传诵的诗篇。

关于历史伟人的事迹材料【篇14】

“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梦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视与关爱、重托与期待,在全社会引发广泛共鸣,必将凝聚起爱我中华、共筑梦想的磅礴力量。

黄大年同志是享誉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贡献力量。8年间,他只争朝夕、刻苦钻研,带领科研团队勇于创新、顽强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到达国际领先水平;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不计得失、甘为人梯,为了国家事业奋斗至生命最终一息。回顾黄大年同志58岁的生命历程,始终澎湃着“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爱国之情,践行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报国之志,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巍然屹立的精神丰碑。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中国精神,伟大的征程需要伟大的中国力量。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崇高品格激荡人心,为我们砥砺奋进、振兴中华供给了宝贵精神力量。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就是要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让敬业奉献成为价值追求,让崇德向善蔚为社会风尚,我们就能始终坚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力前行。

时代是人生的舞台,梦想是奋斗的灯塔。“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这是黄大年的夙愿,也是人生的写照。应对得与失的考量、进与退的抉择,黄大年以身许国、无怨无悔,用毕生奋斗回答了人生的价值坐标应如何定位,标明了人生的道路方向该怎样把握,在产生强烈心灵震撼的同时,更带来深刻的思想启示。

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职责感。黄大年继续了这种精神血脉,他以短暂而精彩的一生告诉我们,仅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体奋斗融入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洪流中,才能超越自我、升华自我,写下俯仰无愧的人生篇章,成就利国利民的不平凡事业。

哲人有言:世界上最欢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推动祖国的教育科研事业发展,是黄大年的志向和担当。从自我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交出合格答卷,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和使命。见贤思齐,贵在行动。让我们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的崇高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进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于历史伟人的事迹材料【篇15】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理想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调皮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学问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仔细学习历史,从中吸取了丰富的`学问,学问大有进步。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举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旧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当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经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抱负: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飘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最终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82722
网站地图